【文旅大理之问】洱源:答好文旅产业发展大理之问

近期,洱源县把开展“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契机,问准文旅产业发展缓慢、项目推进滞后、招商不优等突出症结,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敢于直面问题,顶着问题走、迎着困难上,不回避、不遮掩,精准施策、分步实施、闭环落实,坚持边讨论边整改,加快落实州委州政府“北部洱剑文旅引领”现场办公会安排部署,着力答好文旅产业发展大理之问。

“大产业”定位,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立足顶层设计,洱源“精耕细作”,统筹谋划,把文旅产业作为后发超赶、转型升级、富民兴县的战略举措来厚植培育。高标准编制《温泉资源保护利用及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做好《温泉水热联供中心设计方案》编制工作,科学指导文旅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全力打造百亿级的县域经济新支柱,做强做大温泉康养旅游业。编制温泉保护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开展温泉地热资源调查,为形成温泉产业发展高地,发展世界级高端温泉产业打好基础。强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加大对低层次开发和无序开发乱象的整治力度,开展牛街、茈碧湖、右所三个区域的温泉水热联供中心设计方案工作,实现温泉水集中供应、智能化管控、有偿使用。对地热国等现有较大温泉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切实发挥重点温泉康旅企业的的带动辐射作用,成立客栈协会,引导民间温泉客栈提质增效,推进康养产业发展,打响“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温泉康旅胜地目标,整合土地、政策、资源要素,提升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打造精品项目,积极引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大企业,走品牌化、品质化、高端化发展之路。加大温泉产品和业态创新,构建康养度假、专业医养等产业体系,搭建完整产业链条,促进以温泉为主题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大融合”促动,绘就文旅发展大蓝图。围绕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样板和国际一流温泉康旅胜地的目标,按照“一核四区多组团”布局,构架“温泉+”的模式,发展温泉旅游、温泉康养、温泉文化、温泉农业、温泉地产、温泉体育、温泉衍生品等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全新产业体系。抓好高A级景区创建工作。结合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园项目,规划编制西湖康养小镇规划方案,按照西湖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主体,分步骤分年度开展创建工作。积极引导地热国以商招商引入资本、增加投入,精准定位、科学规划,持续巩固提升国家4A级景区创建成果。结合美丽县城建设和城市更新项目,按照把县城老城区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的目标,在老县委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整合老城区苏式老街区、温泉资源、文庙、后山公园,打造文化温泉主题景区。争创一批高星级酒店和半山酒店。指导洱源宾馆开展星级酒店申报工作,力争创建3星级酒店。加快火焰山温泉酒店建设,力争建成5星级度假酒店。引导退步堂、茈湖草堂、寻云山庄进行提升改造,打造为精品半山酒店。督促企业完成凤羽大涧村半山酒店规划编制,明确投资计划。抓好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工作。以凤羽佛堂村、梨园村、溪登村为重点,编制村庄旅游规划,整合资金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重塑村庄旅游业态。


“大项目”支撑,引领文旅发展加速度。项目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一大批烙刻着洱源特色的文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一是扎实抓好在建和新开工项目推进工作。有序推进总投资2.008亿元的凤羽慢城农业庄园·乡愁公园项目建设,督促企业启动于丹书院建设。加大总投资8亿元的三营火焰山温泉度假酒店项目、2.2亿元的下山口鑫国温泉康养中心建设项目、不低于4000万英镑的威士忌酒生产及游客体验中心等几个项目工作协调力度,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围绕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地方专项债券资金,完成概算投资2.3亿元的茈碧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概算投资1亿元的弥苴河生态绿道设施建设项目可研及财政方案编制工作。开展凤羽镇江登佛堂全国旅游重点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地热国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洱海北岸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编制工作,年内全面完成前期工作。

三是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建设。结合产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全域通达为目标,开展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策划,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级项目库储备,积极储备“十四五”文旅游基础设施项目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下半年启动茈碧湖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是抓好文旅项目策划包装工作。结合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规划、温泉产业规划,包装策划一批文旅招商引资项目,抓好产业招商工作。

“大服务”塑造,提升文旅融合高品质。全县在边讨论边整改边见效上下功夫,以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突破,真正走稳洱源文旅融合步子,洱源旅游满意度不断提升,旅游招牌越来越响。目前,梨园村、牛街村、下山口村的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凤羽镇佛堂村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梨园村和郑家庄被列为云南省民族特色旅游村。结合乡村振兴编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洱海北岸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洱源剑川白族乡愁旅游示范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可研及方案,科学指导乡村旅游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农文旅逐步融合,凤羽佛堂村开展文创产品融入生态农业产业,生态农业+文化艺术+乡村旅游(健康生活目的地),即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的综合发展的凤羽模式逐步推广。

如今,文旅产业发展步步积累、日新月异,不断彰显着洱源魅力,洱源正全力加快速度答好文旅产业发展助力洱源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来源 洱源发布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