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东亚文化之都】茶马古道 马蹄声造就古都大理的千年商业繁华


当马蹄踏过“引马石”上沉积着历史痕迹的青苔,发出的“哒哒”脆响,随之走来的,是一千多年来古道上鼎沸的人声,琳琅的货品,还是铭记于历史的繁华景象?

在大理,我们离茶马古道很近,从南诏太和城遗址到龙尾关遗迹,沿着苍山脚下散落于山野乡间的多段古道至今仍在使用,保留着它最初的样貌;在大理,我们离茶马古道很远,这条古老的道路上如今罕有人迹,再难找寻当年人马交错、川流不息的热闹盛景。

古道贸易,经济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是一条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民间贸易通道,也是一条贯穿川、滇、藏三地并延伸至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商道。

翻越史书,可以了解到,从唐朝开始,茶马古道上的赶马人就驮运着各具特色的货物南来北往,而大理地区作为古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成为了重要的交易市场之一,翻开了其作为国际贸易城市的新篇章。

《大理县志》记载了当时的各地商人蜂拥而至的场景:“近之则川、黔、贵、粤,远之则楚、赣、苏、杭,皆梯航而至。”频繁的贸易必然带来文化的交流,南诏国建立后,大理地区因为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成为了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月街,贸易聚集的盛会

贸易需求的增长,孕育出了苍山脚下热闹的庙会街,并由此发展成为白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三月街。

当地人流传,三月街最早被称为“观音节”“观音街”,明代李元阳编撰的《云南通志》中也记载:“观音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知是观音入大理,后人至日烧香,四方闻风,各以货来也。”

三月街街期为七天,从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至二十一日结束,天天人声鼎沸,热闹不绝。街上的货物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明代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中记录这一盛景:“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

作坊林立,举足轻重的商业城镇

贸易的繁荣带来了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萌芽。彼时,大理城城墙巍峨,城内建筑风格统一、尺度合宜、市容古朴。如今,行走在大理古朴的老街青石板上,可以看到街道四周街街流水,户户养花。街巷中的一些老宅,花木扶疏,“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城中各式店铺作坊林立,包括玉器雕琢、缝纫染织、皮革及金银首饰的制作等等,种类繁多,颇具规模。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大理从商人口大幅增加,并逐渐兴起一批资本力量雄厚的商帮,这些商帮的商业活动又成为进一步加强大理同内地及境外经济联系的桥梁,使大理地区成为了我国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商业城镇;大理的周边城镇宾川、祥云也因为货物需“以此为过道”运往大理,而成为了新兴的货物集散地。

茶马古道上的马蹄声终究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远去,但经济交流带来的商业繁华却永远地留在了大理。如今,大理古城内依然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其中精美的墙绘和精致的布局,诉说着这里衣食富足、经济繁荣的曾经,或许,我们还能透过它们,一窥这座千年古都曾经的繁荣昌盛吧!

文旅头条融媒体实习记者 罗曼玉 文

大理融媒  微观大理 云南发布 大理广播电视台 云南秦商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