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内投币”“馆外机构假借名义培训”事件引热议,省博物馆回应:请文明观展!

近日,两条关于云南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省博物馆”)“观众展厅现投币祈福”和“馆外培训机构”的消息进入公众视野,事关文物安全和省博物馆名誉事项,一经曝出便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解除外界疑虑,省博物馆针对这两个事件做出了回应,呼吁大家文明观展。

(云南省博物馆公共服务部负责人 马竹松)

12月5日,一条关于省博物馆“观众展厅现投币祈福”一事登上微博热搜。视频中该网友称在省博物馆展厅内“文物旁有投币”,并提到可能会损坏文物。记者到视频中所提到的地方查看,展柜内堆积了很多一块钱的纸币,并伴有许多许愿祈福的纸条。

博物馆是传播文化文明的场所,该事件事关文物安全问题,引发了广大网友热议。对此,省博物馆公共服务部负责人马竹松回应到,视频中观众投币的位置是馆内展厅中一个小型复原场景,并不属于文物范畴,且馆内所有涉及文物的展柜都属于密封柜,非专业人士操作无法打开,所以不存在“文物旁有投币”一说,外界不必担心文物安全问题,目前省博物馆正在加紧制作“禁止投币”标牌,以此警醒后来者。

而当被问到大家为什么会在此投币的原因时,马竹松解释到:“一开始大家进行投币的原因让人啼笑皆非,他们认为远古时代的先祖生活困难需要金钱所以投币,到后面逐渐演变成边投币边向先祖许愿。我们多次劝阻大家不要在此投币,但观众还是会自发投币,认为此举会给自己带来好运,但实际上这是非常不文明的。”

据马竹松所说,对于目前已投币的资金,省博物馆会将已清理出来的钱作为观众的捐赠用于文物保护事业。但同时,省博物馆也呼吁大家爱护卫生、文明观展,禁止投币。如果有志向为文保事业做贡献或捐款的观众,可以和省博物馆工作人员联系,走正规渠道捐赠。

与此同时,关于省博物馆“馆外培训机构”事件亦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多家馆外机构以云南省博物馆的名义招揽学员,并收取费用。对此马竹松回应到,这些馆外机构与省博物馆不存在任何利益合作关系,他们假借省博物馆名义向学员所讲解知识未经专家审核,存在很多错误。这不仅会使学员对云南的历史文化产生误解,也对省博物馆的名誉有一定损害。

“平时我们组织研学活动时,都会事先把资料准备好给专家审核过了再发放给学员,以此保证自身的严谨性。但现在这些馆外机构所传授的知识没有经过专人把关,就把一些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员了,这样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我们一发现有类似活动就立马进行劝离。”马竹松说到。

马竹松说,省博物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所组织的活动一般都是免费参加,或只收取少量的成本费用,而且官方组织的活动都会在省博物馆的自媒体平台发布,还请观众注意辨别。另外,省博物馆也呼吁大家,在疫情期间参观的时候,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聚集,文明观展。

博物馆作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传承的载体,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艰巨使命。到省博物馆观展学习本是好事,却因不文明观展行为造成不好的影响。省博物馆呼吁广大观众约束自己的行为,文明观展,共同守护文明瑰宝。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迪 文

张永强 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