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推动文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昭通市永善县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因地制宜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丰富乡村文化业态,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品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一批文旅项目,形成乡村振兴可持续力

12月5日,久违的冬日阳光普照大地。来自各地的旅客或自驾、或组队前往务基欢乐青龙集古堡旅游区观光旅游,现场呈现出一幅欢乐和谐的景象:有的拍摄抖音,有的现场直播,有的品尝脐橙,有的欣赏江景……

今年以来,永善县按照“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聘请专业公司进行总体规划,安排人员驻点督促项目进度质量,马楠云上草原、务基欢乐青龙集古堡旅游区等一批乡村振兴旅游项目完工并验收投入使用。同时,持续做好黄华铜运文化滨江休闲旅游区、茂(林)伍(寨)草原房车露营休闲旅游区、溪洛渡乡村旅游示范区等项目包装储备,逐步形成“策划包装一批、前期推进一批、成熟争取落地一批”的项目推进格局,为乡村振兴添翼赋能。

(务基青龙旅游区)

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展现乡村振兴优美画卷

近段时间以来,四川电视台导演乐宇红带领20多人的团队冒着冬日严寒,先后深入永善县多个乡(镇)、街道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拍摄,编辑制作完毕后,将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今年以来,永善县积极探索“旅游+”模式路径,打造生态观光、康体养生、休闲农业、农事体验、乡间赛事、特色餐饮、商品展示、自驾旅游、艺术采风等新兴旅游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乡村民宿,以玉笋高华柴火饭庄为代表的一批特色民宿集聚区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坚持用非遗文化撬动乡村旅游,依托非遗传习所,发展以文化展示、互动体验、旅游观光为主题的“非遗+旅游”文创产业,打造苗族蜡染刺绣、彝族月琴等乡土味十足的民俗工艺品、文创旅游产品,带动农民增收。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奏响乡村振兴生动乐章

在务基镇锦屏村文化广场,彝族同胞们伴随着动感的音乐旋律,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起达体舞,唱起民族歌,给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展示着新农村的变化、新农民的精气神。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中,永善县坚持“乡村振兴,文化同行”的理念,定期选派文化骨干到乡村指导编排文艺节目,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同时,广泛开展“我为家乡代言”宣传活动,拍摄制作马楠、明子山风景区等小视频70个,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社会反响较好。

此外,永善县还整合150余万元对安氏土司墓及衙门、桧溪肖氏大院、曾泽生故居进行修缮提升和展陈布置,推出集休闲、住宿、游学为一体的红色旅游路线,打造体验式参观模式,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通讯员 黄桦 杨雨 文/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