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古八景之“坐卧烟云”清华洞

清华古洞,是祥云的一个自然溶洞,位于县城西南方,从县城出发往西南走约三公里,就来到了素有“滇西第一洞”之称的清华古洞。此洞清幽,为极乐胜地,故名“清华”。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考察,李元阳、郭松年等历代官宦、墨客多次游览此地,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等人留下摩崖题刻“青华洞天”“坐卧烟云”“别有洞天”等。

祥云人都十分喜爱清华洞,因为这洞有大自然的神秘,有文人墨客的笔墨,有《西游记》传说的玄幻,还有童年时光的美好记忆。清华洞里有一个如碟子般大的圆孔——“碟大天”,有人说是孙悟空和青海湖的鲤鱼精大战时用金箍棒戳通的;有人说,一直顺着洞里的小路往前走,就能走到弥渡县;有人说,洞里有很多的奇珍异宝……虽然没有人去证实这些传说,但是清华洞还是那么吸引人。如果县城周边的孩子春游,清华洞是必选之地。行走在草木茂盛、幽静的山间,聆听着林间的鸟鸣,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径,去寻觅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溶洞,令人激动而神往!

明代李元阳对清华洞有这样的描述,“清华洞山在县南八里,下有洞,洞阔可十丈,山谨培搂,洞中深逢不可测,悬崖滴乳,形之飞动如云烟。”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探访清华古洞。据《徐霞客游记 》载,公元1638年腊月,徐霞客投宿云南驿,在水目山听无住禅师说起清华古洞后很感兴趣,次日便冒雪下山,来到清华古洞,入洞探访。1639年农历八月,徐霞客在游历了鸡足山等地后,又绕道来到清华古洞,再次进行了探洞考察。

洞外古树苍天,洞内幽深神秘,洞口向东北,古色斑驳。洞口深二十米,宽八十余米,高三十余米,分前后二洞,前阔后窄,深邃莫穷。前洞石宫,幽深空灵,气势恢弘,可容千人。前洞时窄时宽,时而躬身而行,时而侧身而过,脚下绿苔层叠,略显湿滑。洞内石笋、石柱、石花、石台天工自成,钟乳垂挂,悬崖滴乳,石理诘曲,突兀奋起,怪石嶙峋,观之如风卷残云,玲珑诡异。

后洞岔为二支,崎岖逶迤,深邃莫穷。洞内顶部有一处石窍通光,名“碟大天”。“碟大天”景观,相传是唐僧师徒从西天取经回来,乘船途经祥云境内的青海湖时,经书被湖中鲤鱼掀翻,怆然落水,经书尽湿。孙悟空怒不可遏,高举金箍棒痛打鲤鱼精,鲤鱼精招架不住,逃进清华洞中,孙悟空从山顶上方一棒戳下,洞顶上立即留下了一个碟子般大的圆孔,“碟大天”由此得名。

1961年,在清华洞内发现大量石器古物,出土文物有红烧土、炭屑、陶片,还有石锛、长条形石刀、新月形石刀、石斧、陶罐、陶纺轮等新石器。大量石器文物,证明约三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清华洞生存繁衍,他们用简单而又原始粗糙的生产工具寻求生存,创造了滇西人类的文明史。

1911年,时任云南县(今祥云)第一任知事的路承熙先生,曾作竹枝词《清华洞》赞曰:

怪石玲珑古洞斜,洞门村店两三家。

行人暂息风尘苦,绿树阴中坐品茶。

诗中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与怪石嶙峋的古洞彼此映照,似乎令人品味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惬意。清华洞除了洞里的怪石神奇之外,历史上还有一个“清华书院”的记载,只不过时光流逝,书院的遗址已然难寻。洞外曾有近百亩的水泽之地,一到秋天,铺天盖地开满了红色白色的太阳花,仿佛一个巨大的花的海洋,天然的美景,实在是祥云人一个大大的福利!

如今,历经几千年的清华古洞依然静静隐于喧闹附近,摩崖石刻随着风雨的剥蚀更加古朴,洞口的花草树木默默生长,依旧蓬勃盎然,仰头望见洞顶各种摩崖石刻,特别是“坐卧烟云”,和洞顶飘过的朵朵白云,蓦然通透“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好不惬意!

文旅头条通讯员 李雪 文/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