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文 曹宇:将百年党史融入中学思政课建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过程,是为学生成长成才增值赋能的重要举措。云大附中通过“一体两翼”大思政,以讲好“百年党史”为主体,以教师思政培训和学生思政教育为两翼,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一、讲好“百年党史”为主体

讲好“百年党史”,就是要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有效展开中学思政课建设的主体。对此,应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就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而言,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政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二,以《决议》的内容为准绳讲好党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对总结百年党史提出一个“总要求”、四个“总结好”,即:“总的是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在党的百年历程中,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制定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这次全会决议起草,党中央明确要求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即: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在延续、继承前两个决议的基础上发展的。《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用较大篇幅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从13个方面分领域呈现出历史性的新气象。

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讲好“百年党史”,务必要坚持唯物史观,具体的做法就是以《决议》的内容为准绳,切实做到在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创未来!

第三,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强大动力激励有志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概括、提炼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这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0年来,我们党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完成不同历史任务,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突出表现和具体体现。伟大建党精神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是党的各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讲好“百年党史”还要激励青年学子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贯穿到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中,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勇气、智慧和力量。

二、压实教师思政培训,推动大思政“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些素养既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对全国思政课教师具体工作的指导。随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中学教师除了肩负学科教学的任务,也要担当“课程思政”的践行者。压实教师思政培训,是推动大思政“走深走实”的关键一环。云大附中对此进行了有益实践和探索。

第一,以理论中心组学习为龙头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是健全完善学校常态化学习机制的龙头。云大附中全面推行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以此带动党员教育培训、教职工思想政治学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2021年,附中党委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1次,党委委员、班子成员讲党课17次。通过整体安排和充分准备,结合中学实情,党委书记带头,党委委员齐上阵,分别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扩大会议、“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以及教职工大会上分层次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第一时间在全校一校七区师生中营造了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良好学习氛围。

第二,以党员教育培训为示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云大附中党委下辖2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各校区共450名党员。2021年,各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139次,结合“三会一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167次。只有通过经常性的集体学习,才能适应不断深化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党员教师的理论素养、精神境界和思想站位,从而在政治品格、道德素养、理论修养方面为广大教职工做出榜样,进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学校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双丰收”。

第三,以教职工思想政治学习为保障。

加强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学习是落实思政课效果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事,也是全体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意。中学的课程设置以学科类课程为主,这就要求全体教职工都应通过“课程思政”,承担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以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较高等教育阶段更为紧密,尤其是中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十分紧密,这就要求学校需要特别重视对全体教职工的思政培训。云大附中通过每学期开学的教师集中培训,每周教职工大会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上级党委和云南大学党委决定。依托云南大学的丰富的思政课资源,附中得以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省委宣讲团成员、杰出思政课教师代表为全体教职工带来精彩的思政课。

第四,以学史力行重实践为延伸。

教师思政培训不仅包括各个层次的理论学习,还要在实践中落实理论学习成效。云大附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刻践行“学史力行”这一党史学习教育落脚点。党委班子确定并完成6件重点项目,党支部33件,党员个人确定462件。在众多的民生实事项目中,选树了第四党支部“学以致用  服务至上”——党员教师长年坚持交通文明岗志愿服务;星耀学校党总支“关注青年教师发展  助力教师子弟成长”——为教职工子女提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为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呈贡校区党总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严格落实“双减”,为家长解决排忧解难;第十二党支部“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为青年教师设置周转宿舍;第十四党支部“心理赋能促成长 党员教师调心促学”——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调试等5个典型案例。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让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

三、创新学生思政教育,实现大思政“入脑入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历史的角度看,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见证者和共享者,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背景下,面向中学学生的思政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云大附中主持完成云南省委宣传部2020年“双百双进”调研课题《云南中小学思政课改革的实践深化及实效调查研究》,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成果,一方面在全省产生辐射引领作用;另一反面,立足校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实践工作:

第一,推进课程思政,站稳课堂主阵地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云大附中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语文教研组、历史教研组结合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好使用好部颁统编版教材,充分发挥学校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推进党的历史教育入脑入心。在大思政背景下,学科联合教研是推进中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抓手,云大附中通过举办教研主题论坛活动,邀请教研专家莅临指导,整合学科优势,以思政课集体备课带动学科教研。如:一二一校区文科教研组联合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线上线下教研论坛,自觉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一二一校区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与语文、历史教研组联合昆明市教科院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学科深度融合”学科论坛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百年征程,歌颂伟大的新时代,多维度深度学习党史,助力思政课改革建设。

第二,丰富校园活动,红色文化育人心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百年党史”不仅要在中学历史课上讲,还需要在活动中呈现。云大附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达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目的。如组织开展“百年红船 扬帆远航”一百个历史故事绘画比赛,由历史教研组按“百年党史”时间轴,梳理100年来党和国家重大历史事件,初一年级组织学生以绘制“红船”船票为主题,以绘画形式讴歌党的光辉历程,活动收集1400余份绘画作品,艺术教研组参与评奖,并在校园大型橱窗中展出,形成了良好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云大附中冬季田径运动会上,各校区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丰功伟绩与伟大精神有机融入运动会的筹备、展演、实施中,其中开幕式方队分别以“开天辟地——红船起航”“改天换地——祖国万岁”“翻天覆地——改革开放”“惊天动地——伟大新时代”命名,并排练了千人大型团体操,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推向高潮。

第三,挖掘校本资源,思政教育显特色

云大附中深厚的历史积淀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也使学生思政教育更具特色。依托云南大学近百年的文脉传承,云大附中建校办学的历史也走过了90余年。在革命战争年代,云大附中涌现出31位烈士,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坚定的信仰,用青春和鲜血铸就了附中历史不朽的丰碑。讲好云大附中革命烈士的故事,就是挖掘红色革命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体现。2021年,附中党委组织编写了《榜样的力量——“百年先锋”简明读本》,其中就收入了附中31位烈士的事迹。通过师生个人阅读、班级集体阅读、分享心得、开展《榜样的力量——百年先锋的故事》主题班会,使师生深入了解先锋楷模的优秀事迹,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结合初中生实际,附中党委还组织编写了《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云大附中党史学习教育简明读本》,普及党的历史和基本知识,精选150道党史知识练习题,兼顾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师生党史知识巩固,2部富有浓郁云附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校本教材在全校范围内印发师生达18900册。活用资源、活用形式、活用平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综上,以讲好“百年党史”为主体,以教师思政培训和学生思政教育为两翼,是云大附中将百年党史融入中学思政课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探索与尝试。讲好“百年党史”为主体,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二是以《决议》的内容为准绳讲好党的历史,三是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强大动力激励有志青年。压实教师思政培训,一是以理论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二是以党员教育培训为示范,三是以教职工思想政治学习为保障,四是以学史力行重实践为延伸,从而推动大思政“走深走实”。创新学生思政教育,一是推进课程思政,站稳课堂主阵地,二是丰富校园活动,红色文化育人心,三是挖掘校本资源,思政教育显特色,从而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作者:云大附中党委副书记、正高级教师 李学文;云大附中历史一级教师、博士研究生 曹宇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