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岸边是故乡哎
彝家村寨美如画唻
云海彩虹搭天桥哎
茶歌碧绿果飘香唻
哎啰,哎啰哎啰哎耶
……
动人的旋律,唯美的歌词,这首经典的《彝家歌唱共产党》响彻2022年“我为春晚献首歌”活动的舞台上,获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矿工歌手”蒋良顺饱含深情的演绎,唱出了彝族同胞的心声,唱出了百里锡山的开拓精神,唱出了新时代的新风采。
(蒋良顺)
10月20日至11月30日,在北京举办的“我为春晚献首歌”2022年全民春晚选拔优秀原创作品活动中,来自红河州个旧市的“矿工歌手”蒋良顺带来的作品《彝家歌唱共产党》,经复赛、决赛,一路过关斩将,从全国上万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献歌春晚专家评审银奖及优秀作品奖,人气19强。
(我为春晚献首歌专家评审奖银奖)
(我为春晚献首歌优秀作品奖)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很早就在准备制作一首献礼的歌了,而‘我为春晚献首歌’正好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彝家歌唱共产党》这首歌的作词、作曲全部都是我自己完成的,创作过程中我还认真研读了党史党章,以确保表达的内容更加准确。而在歌曲MV拍摄时,我和团队在州内的各处彝族村寨取景,看着彝族同胞们的新生活和好日子,切实感受到了大家对党的感谢。”蒋良顺说。
(彝家歌唱共产党歌词、乐谱)
《彝家歌唱共产党》的创作花费了蒋良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创作期间,为了找寻创作灵感,他一度前往省内多个州市及广西、贵州等多个地方进行采风,前后花费了两年时间,手稿则修改了400多遍才最终定稿。歌曲歌颂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表达了红河人民对党的感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彝家歌唱共产党手稿)
从矿工到歌者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蒋良顺曾是个旧锡矿山上的一名矿工,4岁时随父母到泸西县一个边远山村生活。上学时,一位乡村教师觉得他嗓音甜润,竭力推荐他参加该村的儿童合唱团,从此,便开始他的歌唱生涯,至今已坚持了40多年。
纵然过去了数十年,蒋良顺依然记得第一次参加歌唱比赛获奖之后母亲的谆谆教导:“你在唱歌方面很有天分,今后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好好学习唱歌,将来如果能唱到北京去,那是我们彝家的光荣。”
(蒋良顺)
1981年,刚满17岁的蒋良顺被分配到云锡公司原老厂锡矿胜利坑当了一名矿工。纵然矿山物资匮乏,条件简陋,但这些都泯灭不了蒋良顺对歌唱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为此,他攒钱买来录音机、磁带,找来歌谱,怀揣着童年的梦想,开始了自学自唱的艰难之路。
工作之余,他凭着一腔热情,把百里锡山的山野之间当作引吭高歌的天然舞台,蒋良顺乐观豁达的性格和豪放的歌声为枯燥的矿山生活增添了光彩,赢得了工友们的喝彩和鼓励。
(蒋良顺)
心怀梦想 唱出经典的红河音律
为了唱到北京去,让更多人听到自己的歌声,蒋良顺一直在努力。1986—1993年间,蒋良顺先后自费到云南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深造,学习系统的声乐知识。为了开拓视野,启迪思维,多年来,他不辞辛劳,先后深入昆明、石林、弥勒、石屏、红河等县市彝族聚集的山寨采风,了解边疆地区民风民俗,学习民族歌舞。
有时他扎根山寨,与当地百姓共同劳作,同歌共舞;有时他虚心向民族歌手求教,尽力搜集整理散落在彝族各支系濒临消失的民族民间原始音乐,用笔记录下一个又一个跳动的音符。在不断地学习与观察中,蒋良顺把对彝族人民的爱、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加以提炼升华,凝结在笔端上,倾吐在曲调中,形成一首首经典的作品。
(蒋良顺比赛荣誉证书)
被称为“矿工”歌手、“彝族之鹰”的蒋良顺,在文艺团队和社会的舞台打磨多年,嗓子适应性强。既能用男低、男中、男高、腹音演唱,也能娴熟运用女声、口技、呼麦等表演技巧;既能演唱自创歌曲,又能演唱地道的民歌,他的表演类型多样,深受观众喜欢。
(蒋良顺)
2018年,蒋良顺成为央视教育春晚独唱演员,签约歌手,也开启了他由唱别人的歌曲到自己创作原创词曲的转型之路。在有关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蒋良顺将过去积累的一些素材重新进行加工整理修订,相继创作了《又是月儿圆》《彝乡春韵》《燃烧吧,六月二十四》《东边唱来西边合》等富有时代精神、彝族风情浓郁、镌刻着红河印记的歌曲,并多次参加国家、省级、州级比赛,获得了极大好评。
(蒋良顺部分奖杯)
“身为一名歌者,无论我行得多远,都会坚持歌唱。作为一名红河人,无论我站得多高,都会深情歌颂自己家乡的山水景色以及人文情怀,并把我所学的知识、要领传授给更多的后辈,让红河歌魂一代接一代得以同根共生、世代相传。”蒋良顺说。
(蒋良顺)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孙思漫 文
蒋良顺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