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主题展(第一期)——大峡谷的独白

今天,天气依旧寒冷,但“峡谷怒江 养心天堂”展览热度不减,一大清早,就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观众。

本次展览的图文板块包括“带入怒江”“汇聚怒江”两个篇章,以“带入”“折叠”“慢行”“溢出”“烟火”“装点”“纵情”“汇聚”8个维度,展现了异、融、彩、韵的文旅怒江。现在小编带您一同领略吧!

引言

怒江大峡谷,石门开两山,玉带徜天廊;碧罗雪峰映天池,高黎石月照江松;栗柴坝渡波涛悯,驼峰山峦战鹰飞。

怒江大峡谷,珍禽笑山谷,宝藏闪金光;独龙女儿织彩虹,傈僳汉子走刀山;怒苏山寨歌声扬,普米坝上舞锅庄。

带入

怒江,北起冰峰雪野,南至红棉擎天,沿途悬崖壁耕、鸟路鼠道,是当今最原始古朴的大峡谷。

怒江,多民族守望相助,共同生存在这狂野磅礴,绝壁千重的大峡谷中,蕴育了独特的文化。

怒江是一条国际河流,起源于唐古拉山西南麓,深切于高山深谷之间,纵贯数千里,跨域中、缅、泰三国,汇入印度洋安达曼海。

开放的河道、险阻的山川,长期使怒江流域呈现出一种封闭与开放、流通与阻滞的矛盾统一状态。

怒江位于古代南丝绸之路通道,是中国“一带一路”枢纽建设中的组成部分,是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黄金节点,也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支点。


折叠

山岳形态与河谷形态的混合,形成景观空间点和时间点的高度吻合;多民族聚居的南北通道造就了生存价值观的同质化,呈现出相知、相融、相学的特征。

怒江州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互相碰撞及板块俯冲的缝合线地带,板陆欢狎、大地几折,境内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担当力卡山、云岭相峙并耸,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并流,构成了“四山夹三江”的地质奇观。

怒江州境内聚集着20多个民族,每一个区域都居住着多个民族,形成了理念上的相知、情感上的相融、技能上的相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慢行

山有欲飞峰,水无不怒石,怒江的每一眼都是风景。云端上的音符,溜索下的舞蹈,怒江的每一步都有故事。

高山峡谷系统的复杂性和典型性,为景观资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奠定了基础,立体气候、垂直自然带谱及植被群落构成“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景观格局。

奇峰异石、嶂谷天险、飞瀑流泉、丹霞红岩、高山湖泊、河源湿地等在水平和垂直结构上构成了怒江丰富多彩的景观概貌。

雪山、峡谷、云海、森林、溪流、草甸、花海孕育了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民族风情,在怒江素有“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传统,被史学家誉为“人类的金色童年”。


溢出

克制的索取,珍视的保护,微薄的收获既守护了绿水青山也守住了生存的初始愿望。

生存的执念源于混沌的渺茫,几经辗转流变已经融入了江河和群山之中,当峡谷中的风声低低掠过耳际,跌跌撞撞的摸索充塞于空间的每一个角落,人与自然共融的初始状态是怒江的底蕴。

峰峦相连,每一座山峰都同样托举着太阳和蓝天。杵酒和歌谣既是日出也是日落,既是肉体的激昂也是灵魂的出口。当矗立的岩石山崖、奇林怪木与绵延流淌的江水并列的时候,怒江的品质就是敢于藐视所有的没有和对生生不息的执着。

烟火

火塘和酒把大峡谷的日日夜夜燃烧得激情四溢,呈现出这块土地上最鲜活的气息。

清晨,缕缕白云悠然自得地在天地间游来荡去,那湿漉漉的空气与蒸腾的云雾仿佛编织着一条空中的丝带,既软又潮湿,既抓不住又挥之不去。太阳爬上山巅,在云端上撒开一张网,山岚间条条金线和着点点千脚落地房似乐章。踏着赶脚人连同山羊的足印,行在满是泥泞的山道上,走进挂在悬崖上的村落,迎接你的是搓母搓地(男女性长者)冗长的岁月和咋古来(小孩子)灿烂纯真的笑脸。






装点

把遐想插上翅膀,高黎贡山的苍天大树是笔,滔滔怒江水是墨,怒江是属于您的百里长卷。

怒江是感性的,山脉气势如虹、狰狞莫测,悬崖上的酒店与镶嵌在流苏般的瀑布中的别墅雄伟壮观又缠绵悱恻,空寂迷茫中透露出千年云雾的封锁,蒸腾出人与自然的勃勃生机,细雨中百魅千娇浸润着时间,艳阳下千姿百态装点着空间,演绎梦中人间天上的故事。

纵情

让怒江的激情触动世界的心跳,让世界感受怒江的盛情。

怒江是有生命的,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变数。蜿蜒曲折的江水时而碧蓝、时而苍翠,时而明净辽阔、时而黄绿如晦,时而缓慢柔绵、时而波涛汹涌。桀骜不驯的拍崖,不屈不挠的倾泻,逆流而上的梦断天涯只为了更加悬空的刺激。


汇聚

怒江的机会是空间和时间,怒江的高山峡谷、大江大河的原始之美、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期待世界瞩目。

怒江山的情怀:是仁者寿如山,矗立始终,登高望远,仁厚宽容,不役于物,不忧亦不惧。

怒江水的情怀:是乐者智如水,变化万千,随机而遇,明察秋毫,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

怒江若只如初,待字闺中——既是您心灵归属地也是激情绽放地。



结语

走进怒江,一越千年的感觉油然而生,从刻木记事到信息通畅,从鸟路鼠道到美丽公路,从藤篾溜渡到大桥横跨,从竹木照明到万家灯火,这是新与旧的无缝融合,它拉近了岁月的距离,延续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


通讯员 周鹭 尹素兰 文

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 图

编辑 代汪媛

审核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