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世界极危鸟类重现云南大理洱海!

2022年1月15日,在大理市洱海西南部洱海月湿地,监测到一只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这是继2017-2018年冬季在洱海北部记录到2只后,再次在洱海记录到青头潜鸭。

李滔 摄

青头潜鸭(Aythyabaeri)属极度濒危珍稀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根据2020年全国青头潜鸭越冬期同步调查结果显示,青头潜鸭数量仅存1500只左右,堪称鸟中的“大熊猫”,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01 分布状况

在中国过去常见,现在为罕见季节性候鸟。在中国东北繁殖;迁徙时见于中国东部,越冬于华南大部地区。

02 食物

食物:本种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鸟类,他们的食谱包括,水草、杂草种子和一些软体动物。

03 习性

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富有芦苇和蒲草等水生植物的小湖中,在山区森林地带多水草的小型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也常出入。冬季多栖息在大的湖泊、江河、海湾、河口、水塘和沿海沼泽地带。与凤头潜鸭或其他潜鸭混群栖息。性胆怯、翅强而有力,飞行甚快、也能很快的在地上行走。善潜水和游泳,在水面起飞也甚灵活。受惊时能立刻从水面冲起。

李滔 摄

知道多一点

2021-2022年冬季洱海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水鸟:黑脸琵鹭、黑鹳和青头潜鸭,多年消失又重现洱海的国家二级保护水鸟灰鹤,物种的回归和丰富是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改善的“晴雨表”,洱海湿地水鸟种类的增加,新纪录种、国家级保护鸟类的重现从微观上说明洱海生态修复为水鸟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生境,宏观上折射出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初显成效。

李福松 摄

来源: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周俊、大理发布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