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山寻茶 穿越雨林觅茶香

云南普洱茶

因其独特的口感和文化底蕴

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普洱茶主要产区的西双版纳

坐拥享誉内外的众多古茶山

其中古茶山中的新六大茶山

除景迈山位于普洱澜沧县外

南糯山、南峤山、勐宋山、布朗山、巴达山

均坐落于西双版纳州境内

引得无数茶客悠然神往

南糯山

——古茶第一村

南糯山距离勐海县约26公里

是澜沧江下游西岸著名的古茶山

素有“古茶第一村”的美誉

(刘珈彤 摄)

走进南糯山古茶园

茶和林融为一体,空气格外清新

漫步茶园中

远处青山如黛

近处茶叶飘香

行走其间,沁人心脾


南糯山的茶稍涩

回甘速度较快且持久

微苦涩、回甘、生津好

具有花香、兰香和蜜香

耐泡程度很优秀

(刘珈彤 摄)

南峤山

——普洱茶源头之乡

南峤山位于勐海县最大的坝子勐遮

是享有盛誉的普洱茶源头之乡

南峤茶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中间平坦,土地宽广肥沃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多雾日,雨量充沛又干湿分明

十分适合茶树的生长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造就了南峤普洱茶的绝佳风味

南峤山古茶树属乔木中叶种

其条索肥壮显毫

汤色呈深橘黄色

茶汤入口微甜有张力

茶香入水,饱满

水路细腻,茶气足

(邢苏蓉 摄)

勐宋山

——勐海最古老的古茶区之一

勐宋山位于勐海县东部

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

是勐海最古老的古茶区之一

勐海县勐宋的茶园分布多且面散

如今保留下来的古茶园还有数千亩

主要集中在那卡、大曼吕、保塘等村寨

其中最具代表的茶是那卡茶

那卡茶口感端庄大气浑然天成

被称为“小班章”和“茶中贵族”

勐宋山山路纵横交错

林茶间植,沿途风景优美

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

站在高山上向远山望去

云海翻腾,“仙气”十足

真真是“高山云雾出好茶”

布朗山

——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

布朗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

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

其出产的“老班章”声名在外

“老曼峨”令资深茶友魂牵梦萦

(江蕊先 摄)

布朗山乡是我国唯一的布朗族民族乡

也是最古老的古茶区之一

布朗族人民擅于种茶

寨子迁到哪里,他们就在哪里种茶

布朗族迁徙到布朗山的历史和植茶史迄今已有近千年

老曼峨便是布朗族在布朗山最早树立的寨子之一

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已有1400年历史

(江蕊先 摄)

布朗茶山的茶属于乔木大叶种

其条索肥硕

汤色橙黄透亮、厚重饱满

入口霸气浓烈、香气沉稳

回甘速度极快且甜度高

茶气霸道耐泡度高

(刘云 摄)

巴达山

——一个有仙人足迹的地方

巴达山位于勐海县西58公里处

巴达,意为“仙人的足迹”

是布朗族与哈尼族聚居的地方

巴达山是勐海境内最古老的茶山之一

有一棵享誉世界的“巴达茶树王”

树龄已有1700多年(已仙逝)

是研究茶源的活化石

巴达山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

主要分布在贺松大黑山

原始古茶树群落有6000多亩

同时巴达山也有多个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主要分布在章朗、曼迈兑、曼帕纳等布朗族村寨

巴达山如此丰富的古茶树资源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温暖湿润的气候

古茶树大都散落在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常绿阔叶林中

阔叶林里完整的生态系统好比一个养分丰富的培养床

为茶树的生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巴达山的茶属乔木大叶种

条索墨绿油亮

物质丰富,耐品耐泡

汤色桔黄晶莹、透亮

茶汤香满于喉舌,微涩

景迈山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景迈山位于普洱澜沧县

与西双版纳勐海县紧密相连

山上有万亩古茶园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

保存比较完整的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林

因其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

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景迈山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山中古木参天、物种丰富

茶树的与其他物种的交错生长

兰花等植物寄生于古树茶上

这种混生赋予了景迈茶优异而独特的品质

(子涵 摄)

景迈山的茶条索紧结

较细且黑亮

香气突显、山野性强

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

还具有特别浓郁的、持久的花香

兰花香最为显著

(子涵 摄)

一缕茶香串起几代人的乡愁

让人梦回茶马古道燃情岁月

从前马蹄声声历经风霜

将普洱茶文化传向四方

而今中老铁路开通

依旧延续着这份传承

将普洱茶茶香带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让更多人续写新时代的普洱茶传奇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迪 文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 “勐海发布”公众号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