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腊月始,新年将临门。腊月的民俗有喝腊八粥,人们扫房、请香、祭灶、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扫清旧雪浮尘,方喜洋洋迎来无边新光景。
丑去寅来人益健,牛勤虎啸春愈新。按照中国传统干支纪年,2022年是我国农历的壬寅年,十二属相以寅为虎,故也称为“虎年”。
自古以来,虎被视为百兽之王,有“山君”、“圣兽”之称,是中国先民崇拜的原始图腾之一,是威猛的象征,镇宅辟邪之灵物。从山顶的石虎到人们穿戴的衣帽、笔下的诗文和画作,虎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并深深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2022壬寅虎年将至,不妨先提前来了解一下云南那些关于虎的文化、民俗和地名。
虎·文化
在云南,人们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诠释底蕴深厚的虎文化,如憨态可掬的手工艺品、美不胜收的自然名胜、历史悠久的古镇古街等等,其中数彝族虎文化最为典型。
从神话传说到图腾信仰,从名胜古迹到天文历法、节日和精神生活,彝族有着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纷繁复杂的虎文化。彝族人不仅有虎生宇宙、人虎互变等神话传说,还以虎为氏族部落、山川河流、地区、建筑和人的名号,崇尚虎图腾的彝族还创造并传承了虎历和虎星占。
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有“中国彝族虎文化故乡”之称,至今仍保留着6500多年前的虎崇拜习俗,并完整地传承神秘古老的“三笙”文化。
“三笙”文化被誉为中国彝族虎文化“活化石”。“笙”指舞蹈,“三笙”由祭祀虎图腾崇拜的“老虎笙”、追求光明的火图腾崇拜的“大锣笙”、裸体纹身反映生息狩猎的“小豹子笙”组成,是当地原生态彝族图腾“傩舞”,也被中外学者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
自2007年起,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至初十,双柏县会举行彝族虎文化节。独具民族特色的祭虎大典、“三笙”表演是节日的重头戏。
除了节日庆典,在日常生活中,楚雄双柏彝族也处处保留着虎崇拜的文化痕迹,如寨门口、房顶上安放石虎,房屋横梁上雕虎,墙上画虎,衣服上绣虎等。
不仅如此,虎也是云南纳西族的门神之一,在东巴文化最古的东巴经中,皆以虎头图为卷首,巫师的棒头、纳西人居室的门楣及作为护身符、送新娘的礼物,均有虎头或虎皮。
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中,佤族也有举行“赕虎”仪式的习俗。仪式上,佤族人会在木鼓和芒锣声中跳古老的“赕虎舞”,舞蹈原始粗犷。
虎·民俗
和中原地区一样,云南有给孩子带虎头帽、穿虎头鞋、裹虎头肚兜、用虎头围嘴、睡虎头枕等习俗。彝族地区的人们认为,这样能起到辟邪护佑的效果。
虎头鞋是彝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也称虎宝鞋。虎头鞋做工复杂,往往要耗费数月才能完成。鞋面颜色以红、黑、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老虎的威猛。虎头鞋有祝福孩子虎头虎脑、活泼可爱、勇敢健康、平平安安的寓意,是亲朋好友送给满月小孩的必备礼物。
虎头帽形式多样,其独特造型专为儿童生长发育而设计,如保暖透气又保健的无顶虎头帽和挡风避寒的风帽。
虎头枕也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其缝制过程复杂,可做小孩枕头和玩具,也可做家中摆设。
虎·地名
古往今来,全国各地都流传着关于虎的文化,无论是崇虎、畏虎、伏虎,还是写实、象形、传说、比喻,虎不仅出现在民俗中,涉“虎”的地名也不少。在云南,有虎跳峡、老虎跳、虎街、猛虎乡等。
虎跳峡,国家4A级景区,位于香格里拉,是长江第一大峡谷,也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因老虎可以蹬踩江中巨石、跳过金沙江的传说而得名,素以山高谷深、雄奇险峻而闻名天下。景区包括上、中、下虎跳峡,从上虎跳峡至下峡口,落差高达210米。发源自青海的金沙江奔流千里至此,突遇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的阻挡,原本平静的江水突然变得汹涌湍急。
在怒江大峡谷,源于唐古拉山的怒江流经泸水市称杆乡境内,因两岸峭壁如削、峡谷狭长,江面窄,江水波涛汹涌,如同猛虎下山,有一块2米见方的巨石横卧江心,江水从巨石两侧跌落而下,浪花飞溅,水声响彻峡谷,被誉为“怒江第一险滩”。因传说有老虎通过这块巨石跳到怒江对岸而得名“老虎跳”,据说现在石上仍有两个老虎的脚印。
虎街古镇,马蹄踏出来的古镇,位于云南省南涧县南部,历史上曾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集市。唐朝时,虎街古镇是彝族先民聚居之地。《南涧县十二兽历和〈母虎日历碑〉散记》中记载,虎街古镇是“母虎日历碑”的发源地。古镇里不仅保存着很多墙上画虎头图案、门上有虎头锁的古民居,还有祭祀母虎神灵的寺庙。寺庙中供奉着细奴逻的塑像和母虎日历碑,母虎日历碑上有彝族十月太阳历和十二属相轮回纪日的最早记录,其上还记载着集祭祀、歌舞、娱乐为一体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彝族“十二兽神舞”。
中国虎文化素以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魂为髓。当猛虎踏足新春白雪时,便蕴含了一种强烈的祈愿,即愿人人生龙活虎,民族家国龙腾虎跃。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实习记者 周芮帆 文
张永强 刘珈彤 杨雷 李银娟 姚智慧 孟志刚 何雨珍 海莱阿芝 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 南涧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