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西旅游环线规划编制专家组深入临沧市开展调研工作​

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大滇西旅游环线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组成的专家组一行30多人,日前,深入临沧市开展调研工作。


调研组通过资料收集、座谈沟通、考察访谈等形式,按照资源、环评、文化旅游等3个主题,先后深入到临翔区博尚镇、昔归村、双江荣康达乌龙茶庄园、那京村、景亢村、云县幸福镇地热谷、凤庆文庙、滇红茶博物馆、安石滇红第一村、二道河村、3200红茶文化苑等重点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旅游景区、重点旅游城镇、旅游特色村、旅游重大项目等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还听取了临沧市相关情况汇报,全面掌握临沧市大滇西旅游环线的旅游发展现状、问题、需求和发展空间。


调研组表示,临沧是世界古茶树富集之地,有“天下茶尊”“中国红茶之都”“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等美誉,是多种民族、多元文化长期交流交融之地。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临沧是“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水电之城,是“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对推动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实现旅游、文化、科技、扶贫等多项功能叠加,释放辐射带动发展的乘数效应,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对推动滇西边境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助力临沧市贫困地区边疆稳定、乡村振兴等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研组认为,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工作,特别是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以来,把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百千工程”作为全市的三件大事进行总体部署,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旅游市场全面突破、旅游业态供给持续扩大、旅游设施逐渐完善。一是旅游市场全面突破。“十三五”期间,临沧市旅游业呈现突破性发展。旅游收入突破两百亿,人均消费突破一千元;二是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全力推进。临沧全力打造乡村旅游核心吸引物,全面推进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完成投资14.5亿元。发挥临沧茶品牌和茶文化优势,推动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融合发展,3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乡镇、15个村被评为云南省旅游名镇、名村,3个县7个乡(镇)16个村创建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乡、村,全市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效明显;三是旅游业态供给持续扩大。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16个,创建国家2A级旅游景区9个,沧源自治县被评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制定《临沧市大滇西旅游环线半山酒店建设实施方案》和《临沧市品质酒店建设实施方案》。四是旅游设施逐步完善。全力推进“巍云沧”“耿墨宁”两条精品自驾线路建设,共建成旅游休息站14个、观景台29个、应急救援站点6个、旅游厕所275座;住宿设施质量不断提升,星级饭店总数达22家,建成特色农家餐饮240家、半山酒店8家、乡村民宿客栈194家、乡村旅游商品购物店119个、农特产品加工点173个,推出旅游精品线路35条,8个3A级智慧景区完成建设改造目标,沧源崖画谷景区完成闸机安装并接入平台,实现扫码、扫身份证、刷脸等入园方式;28个A级景区安装直播设备125路,全市改建并上线停车场92个。旅游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四好农村公路”向纵深发展,临沧、沧源2个民用机场开通省外6条航线,凤庆、永德2个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大理至临沧铁路、墨江至临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临沧至双江、临沧至云县、临沧至清水河等9条(段)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旅游交通进入航空、高速、动车并举的新时代。


此次调研对临沧市找准旅游引爆点,积极融入全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推动临沧旅游转型升级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沧市将积极配合做好《大滇西旅游环线总体规划》编制相关工作,为大滇西旅游环线项目做好全方位的环境评估、交通架构、文化挖掘、产业发展、旅游业态升级等方面调查研究,力争把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成为生物多样、生态优美、文旅融合、路景一体的旅游胜地,让临沧成为全省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枢纽节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 恒春临沧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