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勒,与秋雨书院的先生隔空对话

我看着闹腾,但其实也爱寻一处安静的角落,独自静思;我看着粗糙,但其实也爱循着文学的味道,学着细腻。于是我来到弥勒秋雨书院,试图在这院落间,继续发掘我的文艺气息。

秋雨书院,是以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书院,目前已分别在北京、上海建有实体书院,弥勒是全国第三个建立实体"秋雨书院"的城市。我在这"园林院落式"书院间,沉思,游走。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与给予文字生命力的先生隔空对话。


阳光洒落下来,滴落进园中的小水池,静静倾听着我们的声音。我问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先生笑了笑,说:"没有两者。路,就是书。"我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或许,走的路多了,也便成了书。

我再往书院里头走,在清澈透明的玻璃门中,一张张洁白的纸面上,是密密麻麻的黑色字迹,有些写得潦草随意,有些写得端庄刚正,有些用红色笔认真做了批注,而写错的字句则被涂得乌黑。我睁大眼睛瞧着这一幅幅纸张,好似看到了先生伏案在桌前奋笔疾书的画面,忍不住感慨。于是我问先生:"这是您的原著手稿吗?如此细密!如此认真!"先生嘴角微微上扬,点了点头。


随即,我走进了书院的山川翰墨展厅,庄严潇洒的书法笔墨在不大的空间内被齐齐整整地悬挂着,发着光亮。细看这一个个刚健柔美的书法字,心生赞叹。


后来,我被吸引到了碑林,好似看到了先生面带笑容。先生告诉我,这些我看不懂的书法,都是先生自己创作的古体诗词和楹联、格言,是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诠释。


为先生的书法作品惊叹着,我兴奋地回到书籍厅,开始徜徉在书海中,摸索一些先生创作时的心路历程。温暖明亮的灯光下,书本静静的、齐齐地躺在书架上,只有无尽的书香气飘溢出来。借我一生文化苦旅等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文学气息也启发着不少读者。窝在沙发上,手捧一本书,我与先生进行了许多对话,在脑海里留下了不朽的印象。


书海漫游,在我小小的心灵上开启了一道人生之旅的光亮,我循着那一道光,走到了咖啡屋。咖啡醇厚浓郁的香味,像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喝下肚后暖暖的,给了我满满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阳光铺洒在秋雨书院的每个角落,园中的草木水石为之喜笑颜开,我徜徉在书海间,与余秋雨先生对话,与中国文化对话,与书香灵魂对话。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普丽英 文弥勒文旅 图责编 龚怡丹审核 李亚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