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丽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白沙细乐(半生细乐)


木耀星、和立伟同在玉龙山脚下的玉水寨景区工作,三年前,木耀星拜师和立伟,学习“白沙细乐”。


演奏“白沙细乐”的乐器有直笛、横笛、苏古笃、胡琴、筝、芦管。芦管使用当地“菁竹”制作,演奏时,口含簧哨深浅可调节音高,芦管乐声缠绵悱恻、哀伤动人,常用于演奏白沙细乐。

演奏“白沙细乐”的乐器大多是手工制作而成。这些年,随着社会上工业化生产的乐器普及,能够坚守手工制作乐器者已经寥若晨星。

“白沙细乐”是纳西先民创制的一部器乐、声乐及舞蹈相结合的古典音乐套曲,至今流传于纳西族民间,演奏者以年长者居多,他们不计时代喧嚣,就这么守着旧日时光。

也许是从小在村里受到熏陶的缘故,和立伟对“白沙细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默默守护,带着情感和梦想,带着记忆和温度,一守便是几十年——半生细乐。

对于和立伟,木耀星师徒二人而言,“白沙细乐”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技艺,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因为传人已越来越少。

2011年,《白沙细乐》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作为纳西族民间的一种民俗礼仪,“白沙细乐”曲调意境深宽,旋律抒情委婉流畅,靡靡切切,酸楚动人。一说为世祖临别所赠,故名“别时谢礼”;另一说为纳西族民间凭吊战争亡灵之乐。说法各异,暂无确考。

相传“白沙细乐”有10个调,现存8个调,分别是《笃》《萨时》《三思吉》《美命唔》《跺蹉》《抗蹉》《阿丽丽格吉拍》《幕布》。旋律与和声如怨、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凄冽、激越的音乐色彩把悲怆与祝福表达得淋漓尽致。丝竹合奏,悠扬婉转,使人沉浸在故事中,久久不能释怀。

时间的流逝对于“白沙细乐”并不明显,和立伟他们不计较投入的多少,心无旁骛,只会留心乐曲中的一个细节、一个音符、一段旋律,他们踏上“白沙细乐“的传承大门,埋头赶路,守护的是历史文脉更是文化自信。

来源 丽江热线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 丽江市文化馆

责编 杨奥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