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云赏】明朗欢快的舞蹈宴席——彝族跳菜



跳菜,彝语称"吾切",以流传于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无量山与哀牢山之间的最具特色和代表性,是在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朋而举行的一种具有特定规程和技艺的礼仪性舞蹈,俗称抬菜舞。

南涧跳菜的动作,充斥着一种野性和原始崇拜的味道,曾经是彝族先民祭祀和招待贵客的一种礼仪活动,之后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演化为彝族群众举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时的一种民俗活动,歌舞的娱乐性增强,但仍保留着完整的流程和规范。

彝族人待客十分讲究仪式感,要提前在宴席场地(一般为主人家的房屋院落中)铺满青松针,用竹、木、松枝搭起青棚,棚顶以"人"字形悬挂彩布。开宴之前,跳菜人先代表主人家拜"四方""四房",再由引菜人敲响铜锣,高呼"上菜",提示宾客这场跳菜宴席即将正式开始。

除引菜人外,一支完整的跳菜队伍,往往还有抬菜人和下菜人。

抬菜人,顾名思义,是负责将菜从厨房抬到宴席场地的人,同时也是每一场南涧跳菜的主要表演者。他们需要根据唢呐调子的不同,跳出不同的舞蹈动作,这些动作往往还带有喜剧表演效果。例如经典跳菜动作"喜鹊蹲窝",需要抬菜人单手托盘,跳单脚舞、两步舞或三跺脚,之后半蹲下去将托盘送至下菜人面前,当下菜人刚伸手要拿时,又立刻转身起立,飘然离去,如此多次引逗,惹得宾客们哈哈大笑。

抬菜人难度最高、效果最精彩的表演,要数"仙猴攒食"和"空手叠塔跳"。

"仙猴攒食"也叫"口功送菜",需要抬菜人在表演时口衔两柄大铜勺,左右各一,每勺放一碗菜,越厉害的抬菜人,能同时"衔"住的菜碗就越多。

"空手叠塔跳"需要抬菜人头顶一个装满8碗菜的托盘,然后每只手各托4碗垒在一起的菜,一边在席间跳舞穿梭,一边维持菜碗的平衡,这样的高难度表演现如今已比较难见,属于杂技的范畴。

下菜人则是跳菜表演中的捧哏,负责和抬菜人互动表演,并同时下菜、摆菜。摆菜一事,看似简单,实则有不少门道在其中。常见的摆法有"回宫八阵""四方形""梅花形""一条街"等。不同的摆法,对应不同的菜品数量,这一般根据主人家的心意而定。

2008年,彝族跳菜正式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群体不断壮大。

参考资料:《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萃编》《大理非遗记忆》

策划 罗曼玉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罗曼玉 文

大理非遗中心 南涧文化馆 图

大理非遗 视频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