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云南的西北端
有一条江叫独龙江
那里宁静神秘
纯净秀丽,不染铅华
在独龙江的两岸沿线
居住着一个神秘的少数民族
独龙族
独龙族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可当衣,夜可当被的
七彩独龙毯
极具民族特色的卡雀哇节
源远流长的独龙族语言
和古老的独龙族民歌等
2021年6月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独龙族民歌入选传统音乐行列
独龙族是个喜歌乐舞的民族
有着自己民族的民歌
独龙族民歌是独龙族人
在千年历史进程中
创作出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歌
独龙族民歌
有独唱、对唱、合唱
等众多演唱方式
可清唱
也可用乐器伴奏演唱
打击乐器芒锣
是独龙族民歌活动必用乐器
除此之外还有
皮鼓、口弦、竹笛等
民歌曲调紧凑优美
节奏自由,情感热烈
有着非常珍贵的
人文及音乐艺术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
民歌是独龙族人抒发情感
表达心情的窗口
每到逢年过节、欢庆丰收
等重要场合时
独龙族人
都要载歌载舞、唱歌对调
独龙族众多的史诗、神话、故事等
也是借助歌唱的方式
得以继承和流传
独龙族人把各种民间曲调
统称为“门租”
民歌演唱者称作“门租哇”
“哇”即唱的意思
独龙族民歌根据内容来分
有叙事歌、劳动歌
习俗歌等等
其中叙事歌最为丰富
较为典型的为古歌
如创世纪古歌“切拉布”
独龙族群众通过歌曲
和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向人们叙唱着
天地由来、人类起源
等众多独龙族所信仰的故事
歌词以六言体为主
中间会穿插七、八、九言等
对于想了解独龙族风俗和历史的人来说
《创世纪》是极其宝贵的材料
春天是劳动的季节
每当此时
上山播种的、织布的妇女等
都会哼着专有的“劳动歌”
随着劳动者情绪动作的变化
歌曲的曲调
时而舒缓时而热烈
劳动歌与独龙族群众
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歌曲的传唱
也表现出了独龙族人
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在婚事、走亲访友
等独龙族的传统活动中
“习俗歌”是必不可少的主角
男方到女方家提亲时
要在《提亲调》的歌曲中进行
“啊!那布萨腊色布当然
啊哟哟哟哟哟哟
那唔样腊咧布当然
啊哟哟哟哟哟哟”
内容大意为
“啊!今天我来你家提亲
啊哟哟哟哟哟哟
请把姑娘给我家吧
啊哟哟哟哟哟哟”
结婚时
更是在屋内
通宵达旦的载歌载舞
以贺新婚
由于独龙江地势较高
且两岸居民居住分散
所以亲朋往来
被当地居民视为吉祥之事
在热情款待时
双方要互唱《探亲访友调》
以示欢迎和祝福
“哎,木空南木南热哎
南木南秀滚任约哎
南木麻南木南任哎吔
阿康迪彩衬迪彩南木南哎呀
背戛南木南欸样哎
背喜南木南欸哎”
歌词大意为
“我为探望亲戚朋友
走出了自己的家门
我亲爱的朋友啊
我翻越了大鹏飞不过的雪山
为了寻找我的朋友
我渡过了水獭游不过的大河
为了寻找我们的友谊
太阳落了又升
月亮暗了又明
时间带不走我们的感情
我们的友谊万古常青”
即使是对不认识的人
他们也会展现同样的淳朴热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
独龙族的新民歌仍在不断涌现
与祖先们一样
他们依然用歌声
来讲述自己的生活
独龙族民歌
承载着独龙族的过往与将来
在歌声的洗涤与舞蹈的沐浴中
我们可以尽情地
感受独龙族的非遗魅力
趁阳光正好
趁春风不燥
去大自然深处感受
独龙族民歌的朴素之音吧
刘娅娟 策划文旅头条融媒体实习记者 韩艳慧 文江蕊先 罗金合 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责编 王楚云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