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劳模风采 | 杨国安:“屏边荔枝”带路人

他是攻克屏边荔枝“只开花不结果”难题的第一人,也是屏边发展多样化水果产业的带路人,先后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其多项技术还荣获云南省荔枝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叫杨国安,生于1970年12月,现任屏边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经济作物推广站副站长,也是一名高级农艺师。

救活一个产业

屏边县有种植本地荔枝的传统,但因“味酸质差”难以作为经济作物。为此,屏边县委、县政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种了“妃子笑”荔枝1000余亩,但该品种一直“有花无实”。为解决该问题,屏边县曾高薪聘请广西、广东等地荔枝技术员指导生产,但近2万株果树总产量仅收获1吨,折合亩产量1公斤。部分农户和种植企业看到收获无望,开始改种香蕉等其它经济作物。

在关乎屏边荔枝何去何从的命运决策之时,杨国安被县政府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屏边,主攻荔枝研究和产业化工作。杨国安到屏边后,首先建立基地,将自己观察研究多年的几个优良荔枝新品种移到屏边基地继续观察研究,并将“妃子笑”荔枝“花而不实”作为攻关重点。基本找到原因后,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承包了一片300亩不会挂果的“妃子笑”荔枝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刻苦攻关,杨国安解决了屏边县“妃子笑”荔枝“花而不实”的技术难题。他培育出的柳叶“妃子笑”荔枝品种,生物学特性表现良好、产量稳定、品质优良,更适宜屏边气候。攻克了荔枝修剪、树冠培养、环剥控梢、促花等技术难题,杨国安研发出立体树冠修剪法、双刃螺旋式环剥控梢促花等独特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妃子笑”荔枝第一批母花座果率达到80%以上,研发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杨国安研发的3项技术(荔枝树冬梢用的环剥刀、山地果园水肥一体化施用装置、促进猕猴桃树花果生长的装置)不仅攻克了成年荔枝树修剪与施肥的平衡关系,还荣获了国家专利。杨国安还编写了《屏边荔枝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屏边荔枝产业化铺平道路。

荔枝栽培管理技术的突破,救活了一个即将被放弃的产业。十年生果树的亩产从几千克提高到了800千克,丰产期果园最高亩产量达1200千克。产量提高的同时品质也在提升,在2017年农业部等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屏边县选送的样品以93分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荣获金奖。

培植一个支柱产业

屏边县曾是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为增加农民收入,屏边县委、县政府结合屏边县气候、地理等条件,提出了种植业“十百千”工程,将“妃子笑”荔枝、猕猴桃、枇杷列为全县重点产业项目,在海拔900米以下地区推广以屏边荔枝为主的水果种植产业,通过发展荔枝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屏边荔枝能否稳步发展、健康发展,如何让贫困群众掌握种植荔枝技术,通过种植荔枝有稳定、长久的收入是杨国安经常思考的问题。

产业发展,技术是关键,人才是保障。自杨国安落户屏边,就带领一群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荔枝栽培管理的系列技术。他常给农科局荔枝团队讲理论、解关键技术,让个别从没有接触过荔枝种植的技术人员成为了荔枝专家。“妃子笑”荔枝管理技术复杂繁琐,农户不易掌握,难于把握技术要领。杨国安以超常的耐心,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手把手教种植户荔枝嫁接、修剪、环剥、建园等技术,带出40多名徒弟,培养了荔枝技术“农民专家”。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仅杨国安1人技术培训和指导人数达一万余人次。

2008年,屏边县卡口村“妃子笑”荔枝基地及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国家农业部第一批授予的“全国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015年11月30日,“屏边荔枝”地理标志在北京召开答辩会。大会上,杨国安在回答专家提出的“屏边荔枝”产品有何特色时,他对屏边荔枝声情并茂地讲解,感染了在座的评审专家。评审专家在总结发言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只有对屏边荔枝有深厚感情、倾注了多年心血的人,才能讲出‘屏边荔枝’的特色和味道。”“屏边荔枝”一致通过了全国地理标志认定。

钻研水果产业 带动一方致富

杨国安还自制了嫁接刀并进行嫁接,自己设计建造蓄水池、化粪池,架设灌溉管网,累计节省经费支出60余万元。杨国安以卡口村、黄果地村荔枝基地等为依托,不断加强技术研究,为农户和企业提供栽培管理、保鲜、包装、运输等技术服务,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最终实现“屏边荔枝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园+农户”的管理,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供销一体化独有模式,从而解决困扰农户种植难、管理难、销售更难的现实问题。杨国安先后建成种苗繁育基地5个210亩,培育出优质苗木220万株,为种植户节省种苗成本1540万元。

截止2021年底,屏边县玉屏镇、湾塘乡等6个乡镇6000余农户种植荔枝6.58万亩,挂果面积6000余亩,年产值5000万元,多数挂果的成龄种植户仅种植荔枝一年有二、三十万元收入。

产业发展,单一品种易形成商品化和高收益,同时也面临高风险。杨国安清醒地看到了单一品种可能带来的风险。为此,他将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作为新起点,引进井岗红糯、先进奉、红珍珠、无核荔、鹅蛋荔、桂味等优良单珠10余个,建立荔枝母本园50余亩,以此母本园为基础,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建立了屏边县第一个荔枝种质资源库。目前,部分新品种引种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且表现良好,为屏边荔枝产业科学发展做好了优良品种及技术储备。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伍迪 通讯员 宋安旭 文

屏边县总工会 图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李亚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