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格高
大理的民间艺术种类繁多
大本曲、吹吹腔、霸王鞭等等
都是白族民俗活动的主角
在这场艺术盛宴中
还有很多颇为小众的民间艺术
隐匿于山林,散发着微光
没有华丽音乐的点缀
也没有绚烂舞台的加持
只以山河为背景
听时光轻盈地引领着脚步的踢踏声
手捧微风
为欢聚时刻书写着乐章
在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有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生动说明了舞蹈是通过身体动作传递情感的艺术。每一段舞蹈的诞生都刻有某个时代的印记,异域的风情造就了舞蹈广阔的天地。
云龙县宝丰乡客店村,伴随着过去盐井的开发,这里曾是马帮运盐的交通要道,路过马帮常在此下榻,故得名“客店”。流传千年的云龙山地白族打歌“力格高”,在这片热土经久不衰。
客店村凡有婚嫁喜事,都少不了杨建文欢跳力格高的身影。骨子里热情好客的性格与力格高自成一派的风韵相辅相成,使得他从小就热衷追随父辈学习力格高,并对此颇有悟性。
每当干完活计,杨建文喜欢在家舞上一段,哪怕一个人的打歌看起来稍微有些枯燥。
“力格高”汉语译为“人的舞”,在当地白族人民长期的农耕文化中孕育而生,是世界上少有的无音乐伴奏的舞蹈,仅用鼓点声和脚踏地的节奏声为伴奏,以此控制舞蹈的节拍。
杨建文微微含胸,双膝稍屈,足踏有力。手、腰、脚的灵动配合,在此时转化为富有韵律的语言。
由于力格高脚部动作力度大,频率高节奏紧,和苏格兰的踢踏舞相仿,所以也有着“云龙踢踏舞”的称谓。
“力格高”共有三十六套舞蹈动作,每一套动作都来源于山地白族先民生活劳作的场景,或是模仿动物姿态。
以腰为主要的挺、摆、曲身动作,配合双臂大幅摆动,节奏强烈、中速稍快。透过强劲的主体意识呈示,挥洒出原汁原味的山地白族的意绪与气息。
爱跳的老杨,出门在外或是农忙劳作,时不时也会蹦哒几下。如此逍遥自娱的状态,村里人早已见怪不怪。
老杨每天也少不了和自家猪互动,他的这种投喂方式,弄得猪和它的小伙伴们都愣了神。
年关时节,可以说是客店村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轮流设宴,庆贺一整年的丰收。老杨早早接到邻居邀请,喂饱家猪后,与友人的相聚加快了他赴宴的步伐。
举杯同庆贺新年,这一刻,友情在畅饮中沉淀。日落余晖下,冉冉升起的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酒足饭饱,篝火伴随着山里温度的下降而燃起。在客店,无论男女老少,力格高强劲有力的舞步,大家基本都能掌握,不用提前排练演习,便能轻易在日常点滴的欢愉中,在缥缈世事的况味里,与一段古老的舞步再次相遇。
故乡赋予他们的
除了家人的温暖
宗族的凝聚
还有求索于力格高的基因与力量
没有华丽音乐的点缀
也没有绚烂舞台的加持
只以山河为背景
听时光轻盈的引领着脚步的踢踏声
手捧微风
为欢聚时刻书写着乐章
来源 “樂字号”微信公众号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