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怒江这些特色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怒江产生了许多与女性有关的特色文化。今天是第112个国际妇女节,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具有怒江特色的文化。

独龙族纹面女

说到怒江关于女性的文化,人们大多会想到独龙族纹面女。

独龙族纹面的习俗起源于一种古老的信念,纹面限于妇女,俗称“画脸”。《新唐书》称“文面濮”,《南诏野史》称“绣面部落”,可见独龙族纹面由来已久。

过去,独龙族少女到了十二三岁就要纹面,以示成年,纹面必须在出嫁前完成。现在怒江独龙族女性早已经不再纹面,展现女性风采的方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独龙毯


在独龙族的文化里,还有一个特有的文化符号——独龙毯。编织独龙毯几乎是每一个独龙族妇女必备的技能,苎麻纺成的细线,经过漂洗、染色后,在独龙族妇女勤劳的双手和织布机的协作下,形成线条鲜明、条纹精细的布料。独龙族人常用这种布料做成被子或者衣服以及结实耐磨的独龙毯。独龙毯一般长约2米,宽约1米,昼可为衣,夜可当披。

怒族“仙女”节

在怒江,还有一个专属女性的节日,即主要流传于贡山县丙中洛镇和捧当乡的怒族“仙女”节,在每年农历3月15日至17日杜鹃花盛开时节举行。节日期间,怒族女孩会头戴鲜花,通过祭祀仙女溶洞、饮用仙女“圣水”,祈求美满爱情,并在进行跳锅庄舞、射弩等文艺活动和体育竞技时挑选意中人。

怒族“仙女”节,既是人们沟通情感、向往爱情、追求幸福的重要活动,也是展现怒族尊崇女性的一种习俗和仪式。

除了关于女性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怒江傈僳族民歌中的“木刮”“摆时”“优叶”,怒族民歌“哦得得”,普米族“搓蹉”舞等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演艺都少不了女性的参与。

如今,生活在怒江的各族妇女早已融入新时代,她们也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民族文化。

策划 刘娅娟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怒江传媒中心 高玉生 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 图责编 代汪媛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