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惊鸿岁月
文化的书写
总是笔下生花
悠悠历史长河
孕育着无数人类的珍宝
中华文明的殿堂里
非遗文化无疑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凝结着匠人的灵气与才华
抚仙湖·广龙小镇将于3月19—20日、26—27日举办
“传承非遗基因,弘扬文旅精神”活动
届时有非遗文化——玉溪滇剧、玉溪花灯
走进广龙小镇
给大家带来一场场精彩好戏
滇剧进广龙
滇剧是云南省主要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光绪年间,滇剧演出活动在玉溪等地区已经十分盛行。滇剧流行于云南全省及贵州、四川的部分地区,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也都有滇剧的演唱活动。
滇剧是戏曲剧种。杂调于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云南而逐渐发展形成,吸收当地民间艺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
滇剧的三种主要声腔,结构均为板式变化体,都有倒板、机头(类似回龙,但变化更多)、一字、二流、三板和滚板等板式。
2008年6月,“玉溪滇剧”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玉溪滇剧院(团)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2022年3月19日—20日,玉溪市滇剧院携非遗文化—玉溪滇剧走进广龙,用传统滇剧带您领略百年戏曲风光,感受不一样的滇粹。
时间:2022年3月19日—20日
地点:抚仙湖·广龙小镇西林广场
玉溪花灯
花灯是云南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成熟的戏剧形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云南过去称演花灯为“唱灯”,也称“簸箕灯”,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就演花灯,所以人们最常称之“花灯”。
以玉溪花灯为代表,它是云南最早进入国家级名录的保护项目之一,2006年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群众过去也称花灯演唱为“崴花灯”,甚至有“不崴不成灯”的说法。可见“崴”在花灯舞蹈中占有重要位置。
当然,同样是崴,生、旦、丑各有不同,要崴出人物性格特点来。除崴以外,花灯的舞蹈还有转、跳、扇花、手巾、鼓舞、龙舞、霸王鞭、灯笼舞等数十种。
多种演唱方式经花灯吸收,结合它的舞蹈、戏剧节奏、云南的方言语音,就形成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花灯音乐。
2022年3月26日—27日,广龙小镇邀请了玉溪花灯队为大家倾情献唱,让你从不同方面了解云南文化,了解花灯文化,跟着我们一起崴起来!
时间:2022年3月26日—27日
地点:抚仙湖·广龙小镇西林广场
希望通过此活动
推动非遗文化走进人们视野
走入大众生活
走向需求市场
为非遗文化插上腾飞“翅膀”
“飞入寻常百姓家”
看到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无限可能
相约广龙,不见不散
来源 澄江景兰文旅
责编 谢同希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