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起堆绣服,跳起花鼓舞” 走进安龙堡乡

在由中共双柏县委宣传部、双柏县文化和旅游局、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云南就爱去旅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并执行的“中国·双柏2022云上虎文化节”举办之际,记者走进了“三笙”展演分会场之一——安龙堡乡。这里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村落,到达乡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具有民族印记的低矮土掌房,随处可见烙印着民族记忆的老物件,见证着当地民族一代代繁衍生息的印记。

记者了解到,安龙堡乡虽然不大,但是民族艺术却充满了乡镇的每一个角落,堆绣、花鼓舞、四弦、笙舞……让人目不暇接,仿佛走进了民族文化的大观园。村子里古老的土掌房上,一群妇女正在穿着堆绣民族服装跳着花鼓舞,眉眼间的笑意诠释着幸福悠闲的生活,组成了一幅具有浓浓民族风情的乡村图。

“浮雕艺术”展现“堆绣”风采

走在安龙堡乡的大街小巷,可以发现村民大多身着传统民族服饰,服饰上的绣花色彩搭配极具艺术感,明快的颜色对比、主次分明的构图关系、千变万化的绣线搭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民族艺术的感染力,这就是当地特色的民族刺绣“堆绣”。

“堆绣出来的作品图案色彩明艳,立体感强,视觉效果好,特别是用手触摸的时候,立体的感觉更明显,这就是堆绣区别于其他地方刺绣的最大特征。堆绣常将蓝、黑、白作为绣图整体底色,中心的主体图案搭配暖色调,这样形成的色彩对比给人畅快的视觉感受。”乡里的绣娘丁丽梅告诉记者,每逢重大节庆,当地人都会穿上刺满堆绣的民族服饰,盛装出席、载歌载舞,以表达对节日的重视。记者了解到,丁丽梅还是安龙堡乡最开始开店售卖堆绣的民间工匠,除了卖自己的绣品,她还会免费帮助乡里其他绣娘售卖绣品,小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堆绣主要盛行于双柏县的大麦地镇和安龙堡乡,不同于其他刺绣,刺绣的基础上做了创新和发展。堆绣并不是利用堆叠的技法,而是利用复杂多变的针法来展现堆绣的立体效果,其针法变化纷繁多样,令人叹为观止。“安龙堡乡的堆绣针法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从前主要以毛线为主来刺绣,现在则改用亮丝线,这是本地堆绣最大的特点。安龙堡乡堆绣针法丰富,不断变化,使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安龙堡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主任泰金霞向记者介绍。

“花鼓之乡”演绎民族魅力

在村子炊烟袅袅的土掌房上,花鼓舞伴随着经典的歌谣,热烈奔放地表演着,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和幸福,虎文化节也因为花鼓舞而更添喜庆。矣琼珍是花鼓队的新成员,第一次参加花鼓表演的她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她难掩激动地告诉记者:“跳花鼓舞看着简单,学起来则不然,它有自身的动作套路和表演程序,要经过专门学习才能掌握技艺。我进入花鼓队已经半年时间,能在这么重大的节日进行表演我感到既荣幸又紧张,希望通过这次表演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花鼓,爱上花鼓。”

“花鼓舞是双柏地区跳得最广泛的一种舞蹈,早先由峨山传入双柏县,后流传于安龙堡、大麦地等地区,并且以安龙堡乡的说全村等地跳得最为传神,安龙堡更是被称为‘花鼓之乡’。通过举办花鼓舞培训班,进一步规范花鼓舞的动作,不仅可以提高学员们跳花鼓舞的水平,而且还增强了大家保护、传承、和发扬本土民族文化的意识。”安龙堡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博说。

民族文化走向广阔舞台

生活在安龙堡乡的当地人崇尚自然、敬畏神灵,他们把大自然中的元素活灵活现地运用到当地的民族艺术中。乡内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国彝族笙舞之乡”“花鼓之乡”“四弦之乡”等美誉,“四弦王子”李富强曾经将彝族四弦舞跳进了人民大会堂,“双柏彝族花鼓文化节”被中国文化部选入2021年“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安龙堡的四弦、花鼓舞正走向全省全国。

王博向记者介绍:“安龙堡乡有原生态民族文化民间传承协会1个,演员62人;有农村业余文艺队57支,891 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人,群众积极性非常高,村村都可以体验花鼓四弦。在传承方面,乡政府充分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每年举办2~3期培训班,让花鼓四弦进走校园,传承从娃娃抓起。”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岚兰 文

杨雷 刘珈彤 图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 刘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