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集里,我们介绍完了秦汉时期的彝族。在彝族的辉煌历史进程中,魏晋时期的彝族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魏晋时期的彝族。
首先来看,魏晋时期,爨氏称雄南中。
魏晋以来,彝族分布区域不断扩大,史书统称这一时期包括云南、川南、黔西、桂西等广大彝族居住地区为南中。
南中地区是彝族等土著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两汉以来,中央政权在南中地区设置郡县,推行屯田制度。于是到南中地区屯田、戍守的孟、霍、雍、爨等汉族大姓势力日益强大,这些地方大姓在彝族地区形成后,不仅强烈地受到彝族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从不同方面影响彝族的经济生活,从而加速了“夷汉”之间经济文化的交融。
公元263年,魏国灭蜀国。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晋朝初期沿袭蜀汉对南中政策,利用南中地方大姓统治南中地区。
公元271年,晋武帝把南中七郡中的云南、兴古、建宁、永昌四郡划出,设立宁州,激化了南中大姓和夷帅与晋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南中地区处于各方势力割据争夺的混乱统治之中。
公元339年,爨氏在地方权力争夺过程中取得统治地位,统一了南中地区,开始了爨氏在南中地区长达近400年的统治。
爨氏统治区域包括了今天昭通、曲靖、昆明、玉溪、楚雄等主要区域,势力南达红河、文山的部分地区。南诏建立以后,爨氏在南中地区的统治宣告结束。
爨氏统一南中后,不断加强与南中地区彝族等土著民族的相互通婚,自觉接受彝族等土著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爨氏最终被彝族等土著民族所同化,爨氏变成了“夷化了的汉族”。
史书称这一时期的彝族为“爨人”,把彝文称为“爨文”“爨字”,所有使用这些文字的人都被称为“爨人”,通行使用“爨文”“爨字”的地区称为“爨区”。学术界也把爨区内的各种文化现象统称之为“爨文化”,爨文化是彝族等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有机结合后形成的云南地方特色文化。
再来看看,爨区文化艺术。
两晋以来,云南滇东北、滇中等爨区的碑刻文化艺术十分发达,形成了独特的石刻墓碑文化现象。南碑瑰宝“两爨碑”等碑刻艺术,堪称“爨文化”的奇葩,不仅代表着这一时期云南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准,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准。霍氏墓室壁画,是迄今为止云南发现的唯一的古代壁画墓。
这里我们展示一下南碑瑰宝: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俗称小爨碑,立于公元405年。公元1778年(清乾隆43年)出土在曲靖城南的杨旗田村,现保存在曲靖第一中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爨碑额题刻“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碑亭的亭碑柱上悬挂着清代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的对联。碑高1.83米,宽0.68米,碑文400字,记述了东晋大姓爨宝子的生平业绩。
碑文采用骈体笔法,杂以散句,讲究对仗和声律,骈句句式整齐,语言流畅。碑文字体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字体古拙浑厚,是中国书法史上由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自清代出土以来,倾倒了无数书法大家,康有为称之为“正书古石第一”。小爨碑享有“南碑瑰宝”之美誉,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中独具魅力的神品之作。
神品第一:爨龙颜碑。
爨碑子碑,俗称“大爨碑”。清道光年间金石学家、云贵总督阮元发现于曲靖市陆良县薛官堡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爨碑立于公元458年,为南朝宁州刺史爨龙颜的墓碑。碑额上部浮雕青龙、白虎、朱雀,左右刻日月。碑高3.38米,上宽1.35米,下宽1.46米,厚0.25米。碑阳面书24行,每行45字,追溯了滇东北爨氏家族渊源和爨龙颜建立的不朽功绩。
碑文采取骈体笔法,词藻典雅,古意盎然。碑文作者爨道庆是个“夷化”了的汉人,碑文内容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文化特点。
碑文字体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方圆并用,为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典型字体。云贵总督阮元称之为“云南第一古石”;云南文化名人由云龙称它是“滇中第一佳石”;康有为称赞它是“神品第一”,为中国书法艺术之瑰宝。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云南唯一的古墓室壁画:霍承嗣墓壁画。
1963年发现于今昭通市昭阳区后海子的霍承嗣墓室壁画,是迄今为止云南发现的唯一的古代壁画墓。为公元385—394年东晋时期,滇东北南中大姓霍承嗣的招魂壁画墓。1965年墓室被整体迁建到今昭通市第三中学内。
墓室上面有高达5.20米、南北长29米,宽24米的高大封土堆,当地人称“梁堆”。墓室内壁东、西、南、北四壁都有彩色壁画。
西壁壁画形象地展现了晋代大姓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夷汉部曲”图形象生动逼真,有彝族27人,他们都披毡跣足,头发绾成高髻,与近现代滇东北以及四川凉山彝族的服饰“瓦拉”和“天菩萨”完全相同。
由此可知,滇东北霍氏大姓统属的“夷汉部曲”中,有今天昭通彝族先民。早在1600多年以前的东晋时期,滇东北、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服饰已经形成,虽历经千年历史变迁而不变,可见彝族传统服饰的特殊魅力。
好的朋友们,魏晋时期的彝族历史,我们就介绍到这儿。下一集里,我们将向大家展示唐宋时期的彝族。欢迎准时收听收看!下期见!
文 图 来源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云南彝族》
音频 文旅头条新闻网
编辑 沈梦玲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