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乔甸镇新庄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案例!

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总结展示乡村旅游扶贫成果,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案例选编》收录了全国范围内100个典型案例,聚焦产业融合、创业就业、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创新提升等6个重点类型。《案例选编》将陆续通过中国旅游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展示,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月23日中国旅游报微信公众号刊发了题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乔甸镇新庄村旅游扶贫案例》的文章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乔甸镇新庄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全文如下

↓↓↓

一、基本情况

大理州宾川县乔甸镇新庄村位于海稍水库东岸,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全村共有66户231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6人,全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粮烟种植、经济林果、畜牧养殖及经营海稍鱼店等。1936年4月22日,红六军团在新庄村停留一夜,并与当地民众结下鱼水情,当地7户人家中有4名青年参加追随这支救国救民的队伍北上抗日。因为有了这段“红色历史”,新庄村成为了“红军村”。在脱贫攻坚中,新庄村依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采取“支部+企业+村民”合作模式成立了集企业股份、新庄村集体股份和村民股份为一体的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并于2017年与全县一起实现了脱贫摘帽,走出了一条党建带群建、“农旅文”融合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二、旅游扶贫成效

(一)脱贫致富有了新路子

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成立之后,海稍村委会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以5000元入股参与公司发展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新庄村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以3846元入股参与公司发展乡村旅游,贫困户变成了公司的小股东。新庄村的低保户、贫困户到公司上班,农闲时每天发工资80元,农忙时每天发工资120元,低保户、贫困户成了“上班族”。公司对村民饲养的家禽、种植的蔬菜进行收购,增加了农户收入。为新庄村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327205.44元,户均增收25169.65元。还为海稍村委会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2.9万元。

(二)农村经济有了新发展

自2016年发展红色旅游以来,新庄村累计接待各地游客100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0多万元。全村60户从事农业种植51户,实现种植业产值达到603万元;从事电商销售14户,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1380多万元;从事海稍鱼餐饮业20户,实现餐饮收入3650万元;新庄村村民土地流转、上班工资、民宿住宿等收入540万元。

(三)村庄形象有了新提升

新庄村通过各种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以及公司化的管理、运营,基础设施的建成使用,环境卫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美丽乡村形象大幅提升。以红色教育为切入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红色旅游,真正意义上把原有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海稍鱼文化等渗透到农业观光与乡村旅游中,有效提高了农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



石榴采摘园

(四)村民意识有了新转变

新庄村村民每天耳闻目睹红色教育、杨氏家训等正能量的思想、文化,整个乡村形成了团结、奉献的“红军村”氛围,村民主动投入产业融合发展事业,激发了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勤劳脱贫致富的决心。

(五)村庄治理有了新高度

全村自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以来,党员模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初步形成全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主要做法

(一)释放“鱼”的优势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特色是旅游的精髓。”新庄村在“农旅文”融合发展中充分释放“海稍鱼”的优势,打造特色饮食文化的亮丽名片,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感。以“鱼”架桥,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加快了“农旅文”融合发展步伐。

(二)突出“景”的特色

以“农”为“景”,把现代农业观光园与旅游景观打造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产品创新、产业集聚等方式,建成油橄榄、滇橄榄种植基地1000亩、单幅连棚葡萄采摘园32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采摘园60亩、柑桔采摘园70亩、三角梅观光园50亩、“红军林”100亩,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景观农业发展。

(三)做足“旅”的文章

完成了新庄地形图的测绘,编制《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新庄村旅游总体规划及部分区域详细策划》。围绕该规划积极整合扶贫、新农村、移民后扶、活动室建设、点亮乡村等项目资金,着力将新庄村打造为现代农业、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融合示范村。

开展重走长征路系列活动

(四)形成“文”的集成

新庄村具有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及海稍鱼文化为一体的文化优势。为弘扬红色传统,激活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品牌,新庄村建成了全州首个自然村“红军长征纪念馆”以及展示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全省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村民自建的农民博物馆,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参观体验和了解文化的阵地。

(五)发挥“企”的作用

2015年10月,集企业股份、村集体股份和村民股份为一体,新庄村成立了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公司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带动全村农户脱贫致富为宗旨,采取“党支部+企业+村民”的合作模式,以绿化山地兼顾群众增收、水上开发兼顾湿地保护、科技示范兼顾农业观光、展馆效应兼顾农家发展的思路,积极开展“感受绿色乡愁、体验红色之旅”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旅客在游历山水田园之时,品味乡愁接受红色教育,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四、经验启示及未来展望

(一)发展红色旅游离不开自身独有的“红色烙印”

80多年前,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萧克、王震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六军团红军将士途经宾川,留下了“红军长征过大理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标语”“南薰桥”等多处革命遗址。这些“红色烙印”是弘扬长征精神,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把不朽的革命精神转化成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动力的宝贵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成为新庄“红军村”独有的发展资源。

(二)发展红色旅游离不开“红色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

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层面推进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无论从国家战略高度,还是市场需求来看都为“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了较好机遇。

(三)发展红色旅游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对红色文化、革命遗迹的挖掘和保护

宾川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全县有革命遗址35处,2012年以来,州、县相继筹措资金300多万元用于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分别完成了平川镇党组织活动地文昌宫、州城红军卫生队、周官营红军标语及其所在房屋的修复工作,建成了“红军长征过大理陈列馆”和新庄村红军长征纪念馆,为新庄村的“红色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发展红色旅游离不开“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

新庄村“党支部+红色旅游+农户”农旅文融合发展模式,有力地整合了红色文化资源、新型经营主体、全村群众、农业产业、绿水青山等资源,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实现了“农旅文”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新庄村发展的致富奔小康之路,实现了党建、扶贫、产业、生态保护、村庄治理等“多赢”的目标。

(五)发展红色旅游离不开品牌塑造和宣传

新庄村紧紧扭住“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这一“红色主旋律”,努力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通过4年来的发展,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集红色革命教育、党建文化展示、陶冶情操、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带动了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生态休闲等新业态的发展,树立远近闻名的“红军村”旅游品牌。同时,借助各级新闻媒体报刊、微信等宣传平台,有力宣传了新庄红色文化,弘扬了新庄长征精神。新庄村先后获得了“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等殊荣,关注度、影响力、宣传力持续上升。

案例点评

新庄村紧紧抓住“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红色主旋律,努力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运用“党支部+红色旅游+农户”农旅文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成现代农业、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融合示范村,实现了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新庄村发展的致富奔小康之路。


来源 中国旅游报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