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撑着水竹纸伞 娶进丁香一样芬芳的姑娘

水竹纸伞,2017年6月列入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竿翠竹,巧匠批栾。条条有眼,节节皆穿。”宋人释道济诗中制作竹伞的精巧技艺,和文山州丘北县官寨乡向阳村至今仍在传承的水竹纸伞传统技艺有异曲同工之妙。

向阳村四面环山,田畴连片,翠竹婆娑。村里一户壮族农家,至今还保留着一整套手工制作水竹纸伞的传统技艺。据民间口传资料,明朝平定云南后,实施“移民实滇”政策,汉族带来的中原传统文化也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发芽。丘北壮族的水竹纸伞制作工艺就是那个时期传入壮族村寨的。据传承人张荣华介绍,他家祖传的水竹纸伞制作技艺至今已延续传承了10多代人,200多年。

水竹纸伞选材讲究,伞骨用当地的优质水竹,一年成笋,一年成熟,再等五年,挑长且直的劈成伞骨;手柄选用上好松木;伞面则用优质白棉纸,绵韧耐撕,光泽新亮。


一把精美的水竹纸伞要经过劈条、削骨、锯槽、钻孔、蒸煮、晒干、穿饰线、上桐油等80余道精细繁琐的工艺。制作全程纯手工,费工费时。一把古朴怀旧的水竹纸伞,是制作人心血和技艺的结晶,也承载着壮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

水竹纸伞防雨性强、透明度好,在壮族村寨中是挡阳遮雨的日用品,也是壮家姑娘必备的嫁妆。出嫁时新人要撑一把水竹纸伞,可遮羞、遮阳、遮雨、辟邪。

整理 缪欢

来源 文山州非遗中心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