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继续给大家介绍彝族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上集我们讲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石屏和建水,今天接着先说说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大姚石羊和禄丰黑井。
大姚石羊镇,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西部,距离县城35公里。石羊镇早在西汉时期属益州郡弄栋县。唐代设弄栋节育芭使,是云南省开发较早的一个乡镇。石羊县曾是盐丰县城驻地,有悠久的产丰田历史。1995年8月,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石羊镇现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有石羊文庙、大王寺、观音寺、文殊阁、南北塔。石羊文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存建筑由大成殿、东西厢、朱子阁、乡贤阁、名官祠、大成门、楔星门、滇池等组成。
大成殿内存公元1708年铸造的孔子铜象,高2.3米,重2000多千克,为各地文庙所罕见。文庙内的石羊盐业浮雕,由5块大理石拼合而成,反映了从唐代到清代石羊镇食盐生产的历史变迁。
禄丰黑井镇,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西北42公里处。1995年8月,黑井镇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黑井镇文物古迹十分丰富。黑井镇以产盐著称,盐井始终贯穿黑井镇的发展历史。黑井镇早在西汉时期属益州郡青蛉县,当时曾在青蛉县设盐官至黑井采盐,当时就有“大井”之名。唐代黑井属姚州都督府,有“盐泉”之称,元明清都在这里设专管盐业的提举司。
黑井镇至今保留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大龙祠,大殿悬有清雍正御赐“灵源普泽”“万世永赖”“泽及全滇”的匾额,以及袁嘉谷,李培炎等书匾。1935—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途经黑井镇,留下了“畏岩摩崖题刻”等。
接下来,我们看看彝族地区神奇的自然人文景观
一是,天下第一奇观:昆明石林。
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的石林风景区,是一个以岩溶石柱为景观的旅游胜地,因石柱高大耸立、分布密集,形似森林而得名。位于昆明市南端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昆明城约90公里。
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6月27日,石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
李子园箐石林是石林景区内石柱单体最大、最集中的一处,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主要由大石林、小石林、石林湖和李子园几个部分组成。林立于景区的石柱、石笋、石芽、石壁、石峰等自然造化之物,巧夺天工,千姿百态,争奇竞丽,富有灵性。
根据它们的造型特征,结合民间历史传说,人们给这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石体赋予了生命的含义。其中有人物象生石阿诗玛、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等;有人物典故象生石“诗人行吟”“老翁漫游”“苏武牧羊”“母子偕游”等;有动物景观象生石“双马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以及植物景观象生石春笋、蘑菇、玉管花、灵芝等。在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游览行进中,让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叹为观止。
石林既是自然的风景,也是人文的风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自然遗产”后,更使其成了一张宣传云南的靓丽名片。慕名来此游历的朋友,别忘了尝一下彝家风味伙食,跳一下彝族三弦舞,过一下彝族的火把节,还要听一听阿诗玛的故事和阿诗玛的歌。
二是,云南第一洞:泸西阿庐古洞
被誉为“云南第一洞”的阿庐古洞,位于距昆明约200公里的泸西县城西北角3公里处,因这里曾是彝族三十七部之“阿卢部”的住地而得名。
由喀斯特溶岩地形造就的泸西“九峰十八洞”自然景观中,阿庐古洞是溶洞群中的主洞体,洞体分三层排列,呈立体布局,由泸源洞、玉柱洞、碧玉洞及玉笋暗河组成。洞外有泉、洞内有天、洞中有洞、洞内藏河的造型格局和洞内造型逼真的石笋、石花、石柱、石瀑、石幔等景观,构成了宛如人间仙境般的古洞美景。阿庐古洞已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三是,鬼斧神工的元谋土林
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昆明石林并称“云南三林”的元谋土林,主要包括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等三处,距离昆明约200公里。其中,俗称虎跳滩土林的物茂土林久负盛名,总面积2.3平方公里,位于元谋县城西北32公里的物茂乡,是元谋土林中景观最美的4A级旅游景区。
虎跳滩土林的景点主要分布在东西向的主沟和支沟两侧,历经千百万年的自然雕琢,高低不一的土林奇形怪状,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形似城堡,有的形似屏风,还有的形似熊猫、狮、虎、鹰、雕等飞禽走兽的造型。
主要由砂砾和粘土组成的土林,内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和石英、玛瑙等矿物质,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光异彩。伴着夕阳,吸着清凉的微风,让我们敞开心扉徜徉在沟壑纵横的土林中,去领略大自然造就的这些鬼斧神工的群雕艺术作品。
好,彝族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还有不少,我们今天就到这儿,下集继续游览。欢迎您到时候收听收看。下期见!
文/图 来源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云南彝族》
实施单位 昆明罗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音频 文旅头条新闻网
编辑 王楚云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