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理】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开展田野调查活动

为深入推进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切实提高非遗保护工作者队伍业务素养,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学好身边人,做好当下事”活动。4月7日,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州非遗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在州文化和旅游局一级调研员李建华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大理市凤仪镇敬天村的大理土陶制作技艺传习所,开展田野调查。

“大理土陶制作技艺”是在大理民间流传广泛别具特色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流传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于2020年12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大理土陶技艺传习所是该项目的重要传承场所之一。大家在传习所负责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董成、董建华父子的带领下,参观了传习所,了解该项传统技艺的历史源流、技艺流程、产品类型、受众群体和发展前景,并亲自上手制作体验。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理土陶制作技艺传习所实地考察)

通过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大家在田野调查中对大理土陶制作技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在与传承人面对面的交谈学习中,也让我们就项目的传承培训、展示宣传、创新发展等工作有了更深入的启发和思考。可以说这是一堂生动的非遗保护工作实践课,是对参与者业务水平的有效锻炼和提升。大家纷纷表示,田野调查让自己与日常所参与保护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走得更近,开拓了眼界,增强了学养,提升了工作实践能力。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理土陶制作技艺传习所部分传承体验设施)

传习所负责人,大理土陶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董建华介绍:“传习所自2018年11月挂牌成立以来,在各级文旅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一个家庭作坊逐渐发展成小型的传统手工艺品公司,带动了村中文化产业的振兴。通过参加研修培训,传承人运用土陶制作技艺,不断研发产品和技艺体验课程,目前前来传习所学艺、体验、选品的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相比从前,大理土陶受到的关注度和认可度都提高了很多。”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理土陶制作技艺传习所部分文创产品)

近年来,伴随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的稳步开展,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再上新台阶。截至2021年底,保护区内共有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19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44人,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云南省第一,四级非遗项目名录的“金字塔”结构基本形成。构建起由265个非遗保护利用设施组成的非遗馆、综合传习中心、传习所(点)和工作站、生产基地、示范学校、工坊、示范点等,教学培训和生产性传承活动有序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等工作初见成效,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大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助力。

接下来,州非遗保护中心(非遗博物馆)干部职工还将对实验区内的传承体验设施建设和传习活动开展等工作进行系列田野调查。通过走访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坚定文化自信。

非遗小课堂

按照《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进行管理和整体性保护。

来源 大理非遗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