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之刃》青年文艺评论家杨荣昌的一部文学批评新著,对文学评论、诗歌、小说、散文进行了专门的评论,其中评析所涉及的作家多达200多人,作品300多部。其视野广博、理论深厚、美学丰沛、评述新颖独到,展示了一幅气韵辽阔、理论与实践高度契合的文学批评画卷。
从《话语之刃》中,反映出杨荣昌成熟而独特的文学批评风格,可浓缩为几个词:底气、勇气、地气、正气和文气。
《话语之刃》显示了学术研究的底气。“呈示批评的纹路”一辑中,有对文学批评大家理论建构的研究,有对陈晓明、何向阳、刘大先、周明全等当代在文学评论领域颇具盛名和影响力的学术大家、名家及新秀的评论;视野涉及众多。评论之评论、批评之批评,对评论家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和艰辛。如果没有广博深厚的文学理论修养,就不可能在众多的理论大家面前,发出自己的批评话语。从这里体现出文学批评的底气。
文艺批评失语和缺位是由于缺乏批评勇气造成的。杨荣昌能宽容、理性地对待不同的文化主张,但也不人云亦云,而是本着批评家的责任和良知、公正客观的批评态度和前瞻深邃的审美眼光、对作家和作家进行理性客观而又充满温度的剖析和探幽烛微,如一位探险家深入到作家作品的洞穴和隐秘地带找出闪光的珍宝和缺憾,并指出走出泥沼、走向水草丰沛地带的一条路径。这种为了艺术的良知,不惜用利刃剜肉不护短、不怕得罪人的勇气在杨荣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彰显了作为一名青年文学批评家的可贵品质。
杨荣昌的文学批评有着贴近作家作品的地气。他不故弄玄虚、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蹲在理论的象牙塔,而是深入贴近每一位评述作家和诗人的内心、认真品读作品、细研其人生经历、创作背景等,将对作品的评述与社会、与时代紧密相扣,体系了评判家的责任和担当、格局和眼光。
《话语之刃》作者杨荣昌
弘扬正气是杨荣昌文学批评的价值追求。他强调文学写作要“关注现实民生”,要“树立正面价值”,在其文本中,坚持立足于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推崇高格调、正能量、艺术精湛、思想精深、美学丰厚的艺术作品,强调对文学本质和社会功能进行深入的审美探寻,通过审美实现文学的真正价值。他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现实转型中的民心所向,关注脱贫攻坚主题创作等,力图以文学接通现实的脉络。
追求“文质兼备的学术文笔”是杨荣昌文学批评的文体特色。《话语之刃》既有理论的深厚、思想的精深和论述的严谨,又具有飞扬的文气、诗化的语言,整篇文章张扬着顾盼生姿的秀美、洋溢着青春勃发的朝气和汩汩流淌着中国源远流长、熠熠生辉、蓬勃茁壮的文脉,形成了理论契合实践、思想精神与文学情愫并驾齐驱、鲜明独特的批评风格,令人读来鲜活灵动、怦然心动而不忍释手!
从《话语之刃》中,可看出杨荣昌敏而好学、孜孜不倦又善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写作风格,“五气”相融,韵味悠长,相信他一定会在文艺批评这条路上稳健前行,越走越远。
通讯员 徐虹(作者系云南省评协理事,楚雄州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