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想—10的n次方”云南艺术学院2019级水彩研究生联展在昆明市拉图瓦画廊展出。此次展览共收录10位2019级水彩研究生原创艺术品,展出毕业作品60余幅,展览将持续展至5月4日。
次方期许无限种可能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委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流为此次展览撰写前言——
“水彩系作为云南艺术学院绘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活跃于国内各大水彩展览。自水彩系建系以来,我们不断调整教学结构,整合教学资源,面临后疫情时代的巨大挑战的同时引发了不断的思考。大学的艺术教育既是青春岁月面向历史文脉、价值观念、精神素质的心灵塑造的土壤,也是一代代莘莘学子的艺术摇篮,以艺术创造涵养心性,以审美经验提升教养。
本次展览将展出2019级10位水彩系硕士毕业生的作品,而我们的展览题目“观想—10的n次方”也寓意我们对这十位毕业生最深切的企盼与祝福,n次方代表着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在水彩艺术的追求上,它们呈现了各自不同的艺术思想和审美取向,不同的创作方式和不同的作品风格通过各自不同的语境,表达着相异的绘画语言。他们有通过画面来反思如何平衡物质欲望与生活的关系;有通过绘画语言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有辩证的思考城市化的发展和对儿时城市风景的追忆之情;有对身边的人和家乡的思念的情感表达;也有通过细腻和娴熟的水性控制来表达生活中的简单事物……每一位毕业生的作品都体现了从自然的四季轮替中了解生命的意涵,在艺术中感受成长的根源,眺望未来的自己。
艺术和你们的未来一样都充满了未知,你们不仅有发现美的天赋,也有创造美的能力,祝愿你们在未来的人生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探索更多的未知,让我们看到10的N次方中潜在的力量!”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委会副主任,壁画系主任苏晓旺也在展览后记中写到——
“‘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石涛语。
画有定理,而无定法,绘画是人类思想、灵性的具体表现,每件作品拥有的艺术内涵必具有其时代性、地域性和作者强烈的感情。
后疫情时代,让我们静下心来去感受心中的诗和远方,大量的图像与信息能够被细胞不断的剥离、分裂、流变,作品沉静于对生命的思考,在思想与时代的聚变中不断地探寻真理与智慧。
‘观·想’是智慧的一种内显与外化,去除杂念,以有相入无相,追求真知。N次方是对未知与可能的向往与呈现。10位同学的作品各有其独特的面貌,对现实的认知,对万物的思考,对生命的领悟,各自传达着不同的生命轨迹,其中的懵懂与彷徨,探索与思考一同呈现在观者面前;无论是褒是贬,他们的质朴与所见才是最为珍贵的。
在可见的图像中,我们终将与不可见者相遇......”
水彩的10种出发
画展自开展以来,有不少人前来观展,并让观展者深深感受到同学们在从自己的生活和艺术经验出发,融入了情感和思考,为观者带来了众多风格跳跃、却又意境淳美的佳作。
此次展出的作品极具代表性和时代感,丰富多彩充满想象,作者尝试在图式、色彩、表现手法上打破常规,并以新的视角诠释水彩的表现力,探寻着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无论是选题、呈现、技法,都给大众带来了对水彩的新的感受和认知,与作者产生了更多的共鸣和交流。
作者在谈到创作感想时,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李珩磐《爱好者》水彩 80×100cm)
李珩磐:我的作品大多是画身边的人,观察身边的人各种状态、情绪、情感。有安静的时刻,也有丰富多彩充满想象的面貌,这都是我内心的真实。
(李永祥 《记忆的碎片·根NO.1》纸本水彩56×56cm)
李永祥:我的创作题材来自生于斯长于斯的甘肃省天水市周边地区的常见景物,以水彩为媒介运用写实的手法,多以土系的颜色,描绘了生活中常见的老物件,如炕头、榨油机、鞋子等。创作中以记忆和时间为线索,融合自己的记忆和想象,表现物体呈现残缺与破旧的痕迹,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表达对生命消逝的思考和对过往的记忆,及对家乡的憧憬与怀乡的感伤。
(刘茂娇 《茶馆系列三》水彩 56×76cm)
刘茂娇:重庆的人文风貌在时间中变幻,但纵然时间无言,每一个走过的人、城市中默然存在的某一处却似爬砖墙的藤蔓一般,每一段枯萎的枝叶都是时间来过的证明。我期望在通过拾起这些“枯萎凋零”中做一位时间捕手,寻找到有着自己独特样貌的家乡因而创作《茶馆系列》《理发店系列》。
(马燕飞 《瓶果》纸本水性材料 76×57cm)
马燕飞:《觅己》系列作品中女性形象、花卉形象仅仅作为可以看到的物象载体,其背后表达的是用精神所呈现的情感与心绪。我的创作更多关注的是绘画语言的抒发和情感氛围的传递,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生命的思考。
(彭博 《疫》 纸本水彩 53x76cm)
彭博:我的疫情系列绘画的创作冲动来源于新冠疫情的肆虐,使我的研究生生涯在家中度过了一个学期,之后回到学校也经历着封闭式管理的学习生活。在这种隔离封闭的生活中,大多数时间只能从电视以及网络接触外界的信息,我尝试将自己积蓄的情绪和感受置入这些素材之中,以此呈现一个我眼中的的疫情时代。
(向婷 《乡》 纸本水彩 53cmx53cm)
向婷:“日常生活”是我读研期间的创作主题,试图通过这一题材去捕捉身边事物给我的触动、传递内心的“真实”感,实现自己对于生活的回应。尝试在图式、色彩、表现手法上打破常规,以新的视角重新诠释水彩,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张雨晴《印象·工业》 纸本水彩 42cm×76cm)
张雨晴:在我的作品中不管是对生活的记录,还是对问题的思考,构建静谧的画面情境是我对于创作的执着。我所期待的作品是追求色彩感情的本质,使感情色彩和想象色彩的倾向更具活力,并形成特殊的视觉节奏和画面秩序以此构建静谧、充满灵感的情境。
(赵梓灿 《回家的路上》 纸本水彩 36cmX36cmX6)
赵梓灿:点彩是我研究生期间主要探索的绘画形式,以风景画为主要题材,以严谨的艺术态度,独特的绘画语言,尽可能的将画面提升质感和精神内涵的表达。
(段晓炎 《须臾之间Ⅰ》纸本水彩 38.9×54.6cm)
段晓炎:我总会不经意间被一些老派物件所打动,这些物品好似被剥离了使用价值,而在我面前呈现的是无数个叙事画面。通过对这些物件的记录与自我表达,就像自己同这匆匆流年打了个招呼。而从另一个维度看,也是对时代物欲渴求的一种反思:我们如何平衡物质欲望与生活的关系。
(李秋月 《老城景象No.2》 纸本水彩 57x76cm)
李秋月 :身处城市中的我们在追逐物质和欲望的同时,难免忽略了身边最平凡、最熟悉的人与物,《城市街景》系列通过最不起眼的城市风景来表达内心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以及感动之情。希望身处城市中的我们在繁忙之余能够关注到身边慢慢逝去的那份平淡纯真的情感。我的作品通过古老的建筑、老城、记忆中的小店等等来记录要消失的建筑物,感受身边环境的变迁,感受岁月以及历史的痕迹。
拉图瓦画廊主理人肖楠说:“本次展览的主题为‘’观想—10的n次方’,n次方代表着同学们的毕业作品和他们的未来所充满着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看到了师生们的不懈的努力和大胆探索与思考。水彩系作为云南艺术学院绘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代代莘莘学子的艺术摇篮,佳作连连,一直活跃在国内水彩的大舞台上。在这次展览中,看见他们在水彩艺术的追求上对未知与可能的向往与表达,更以他们发现美的天赋和创造美的能力,让我们看见10的N次方中潜在的力量!”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珈彤 韩艳慧 文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 沈梦玲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