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劳动者风采 | 郭武六:他让鸭蛋飘香醉远客

编者按:在这个奋斗的时代,有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他们或扎根农村、或穿梭大街小巷......他们的身影随处可见。是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社会的每一个小齿轮,让时代前进的大车轮动力十足;是他们,平凡之躯,却挑起了时代的重任!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营造迎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红河州总工会在“五一”期间,组织全州工会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开设“中国梦•劳模工匠”“中国梦•劳动者风采”两个栏目,大力宣传他们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的劳动者风采。

在红河县宝华镇嘎他村,有一位善于在老路上开拓新路子的党员,他深谙“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之道,更懂得乡村脱贫致富要扎根土地,在土地上书写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篇章。

他叫郭武六,现任嘎他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是红河州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红河县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宝华镇党代表、人大代表。

2014年,被红河县授予2013年度村“两委”班子成员优秀“明白人、带头人”;

2015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突出贡献”荣誉称号;

2017年,被评为“第一届红河州文明家庭”;

关于他的荣誉称号,还有很多很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奋斗故事。

结合当地实际 动员村民发展养鸭产业

2013年,任嘎他村主任之后,郭武六经常思考,乡亲们这么信任我,选我为村主任,那我能为大家做些什么呢?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方该怎么发展,用什么办法能够追上其他地方?思索再三后,郭武六认为,嘎他村的优势就是土地,他便开始在土地上分析和总结经验。

红河县宝华镇素有养殖鸭子的传统,特别是郭武六所在的嘎他村,嘎他鸭蛋在全县乃至全州小有名气,结合撒玛坝梯田特色,他想到了养鸭子。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要求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能够很好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打造风景与产业和谐的画面,于是郭武六开始动员村民发展养鸭产业。

(郭武六 右一)

在走访10多个村子约100多户农户后,他发现由于当时的养鸭户因为缺少长远的发展观念,大部分农户积极性不高,很多农户不愿意走养鸭子的发展路子,大部分农户都在顾虑鸭蛋和鸭子卖不出去等问题,无论他怎么做思想工作都不行。

带头示范引领 带领群众抱团发展

为了打消农户的顾虑,郭武六带头筹备资金、协调场地,自发投资10万余元建设了养殖场。同时向农户讲解养殖技术、养鸭的经济效益,并商定村民可以和他签定保底收购协议。

(郭武六 后排右四)

在让农户了解他的养鸭路子后,农户们逐渐看到了养鸭带来的益处,渐渐打消了心中的顾虑。随后,郭武六组织带领30户村民成立了养鸭协会,在镇党委政府及县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拓宽了市场销路,解决了孵化机、保鲜库、建田棚等问题。渐渐地,嘎他村的鸭子产业越来越红火。郭武六告诉村民:“我们的鸭蛋、鸭子难以满足市场的大需求。”以此动员了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养鸭协会中来。

(郭武六 黄色衣服)

在脱贫攻坚期间,嘎他村养鸭协会共有会员380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01户,鸭子10000多只,每天产蛋量约3000枚左右,其中有12户是养殖百只鸭子以上的养鸭大户。

通过成立养鸭协会,分散的农户凝聚起来形成了不小的规模。在脱贫攻坚期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本着不让一个贫困家庭掉队的原则,郭武六对嘎他村301户建档立卡户和126残疾户以“公司+协会+农户”运作模式,通过梯田稻、渔、鸭共作模式,由郭武六的公司以保底价格收购,协会协调育种、销售等,解决了销路问题,逐步实现了农户增收,乡村脱贫。此外,还带动了300余户农户创业致富。

(郭武六 右二)

协会成立至今,郭武六共为村民们免费发放了鸭苗一万余只,并帮助他们销售收获的鸭蛋、鸭子。现在的嘎他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稻禾飘扬,“嘎嘎”声从每一株禾苗下传来,似乎在传颂一首动人的脱贫致富诗。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伍迪 文

红河县总工会 图/资料提供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李亚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