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酒从土地到餐桌,需要多少工序?一款酒从空白到问世,需要多少人的匠心?这些问题,云南琴淮酒业有限公司给了我们答案。
自2012年落地云南省新平县以来,琴淮酒业用时间打磨技艺,以健康养生为主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调科学技术与当地资源相融合,立足哀牢山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优质水源,以关爱人类健康为己任,自主研发系列生物养生酒,填补了国内同类养生酒的空白。
“坚持品质至上,只生产纯粮好酒”这是琴淮酒业的匠心。作为云南琴淮酒业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董旭黎在采访中告诉我们,“在琴淮酒业,每一个产品都是我们企业的形象,每一瓶酒都是我们企业的良心,慢工出细活,我们每个琴淮人都相信,造福于客户就是自己的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精雕细琢 打造生物养生酒系列
在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背景下,不同行业对“匠心”都有不同的认识。董旭黎认为,对食品企业来说,行业匠心指的是业内工匠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待自己的产品,追求卓越品质的职业精神。
说起琴淮酒业的“匠心精神”, 董旭黎这样理解,“这种职业精神必须是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地践行‘匠心精神’,将‘匠心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安全而高品质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并在发展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用科技创新精神打造全产业链的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和高品质的健康产品。”
正因为始终坚持初心,琴淮酒业早在2012年创立之时,便将“健康养生”确立为企业发展宗旨,在传承中华民族酒文化传统方面,琴淮酒业继承了古滇国传统的酿制工艺,严格按照选粮、洗粮、泡粮、蒸粮、摊凉、拌曲、糖化、发酵、蒸馏等众多关键步骤操作。在现代科技创新方面,琴淮酒业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的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健康养生体系。以云南小曲清香白酒、大枣、枸杞、葛根、红曲米、人参、天蚕等多种名贵药食同源食材为原料科学配比,成功打造了琴淮生物养生酒系列产品。
建立琴淮酒追溯信息链 生产纯粮好酒
无论是金榜题名、把酒言欢,还是放歌乡野,酒都是人们用以深化情感的首选,而饮料市场上不乏勾兑酒,这与中国人青睐的粮食酒背道而行。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琴淮酒业始终坚持“品质至上,只生产纯粮好酒”,不使用酒精添加工艺。
董旭黎表示:“为了保障琴淮酒朴素优质的品质,针对每一年份、每一批次、每一瓶琴淮酒的出品,都必须经过严谨的分类记录,并与原粮来源、酿造窖藏、发酵周期、储存陶坛容器、调酒师、质量检测等核心要素相互对应,旨在建立琴淮酒的追溯信息链。”
正因为这样,“没有一滴假酒”、“没有一滴劣酒”已成为琴淮酒业坚守的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每一道工艺及每一位员工的认知中,秉着这份“匠心标准”去打造每一款产品及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让“琴淮品牌”成为酒业市场上信得过的品牌。
把控种植养殖两大基地 打造“天蚕地酒”
众所周知,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这里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天麻、三七、虫草等名贵药材品质上乘。琴淮酒业自创立之初便立足养生,公司研究人员在对《本草纲目》、《齐民要术》、《龟龄集》等医药典籍大量研学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生物原料——天蚕。
董旭黎重点介绍了琴淮酒业的得意之作——天蚕地酒。“遍寻市场后,我们发现,最好的天蚕原料来自印度,但是最好的养殖环境却是云南,因此我们特意从印度引进了蓖麻天蚕,在新平进行科学规范养殖。”
蓖麻天蚕蚕蛾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据测定,脱脂蚕蛾的蛋白质含量为69.9%,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78.6%,必须脂肪酸占43%。其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性物质,主要包括雄性激素、蜕皮激素、雌二醇、保幼激素、脑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环甘酸及细胞色素C等,是集食疗、养生、保健补益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佳品。
琴淮人历经多年潜心研究,提取印度蓖麻天蚕对人体健康的有效成分,结合云南得天独厚的珍贵生物药材资源,采用科学化、数字化的配方,最终研制出了琴淮生物养生酒。由于充分利用了天蚕突出的药理价值,琴淮人把这款酒称为“天蚕地酒”。
在采访过程中,董旭黎还带我们参观了蓖麻天蚕基地。园地里,浓密的蓖麻生长旺盛,大片大片的蓖麻枝叶下,掩映着深埋在地里的一个个以红布封口的酒坛。而蚕房中,个头硕大的“天蚕”也在安静地生长。
不忘企业社会责任 助力扶贫 带动就业
自企业成立以来,琴淮酒业依托国家“科技示范兴农,带动农户”的政策,建立了斗嘎种养殖展示基地。以基地示范辐射周边,带动周边农户,形成以种植高产蓖麻、养殖天蚕为主导的蓖麻深加工产品开发、天蚕丝产品开发、养身保健产品开发、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开发等产业链经济,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董旭黎告诉我们,琴淮酒业在未来的10年内,将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基地的示范效应,培养蓖麻种植、天蚕养殖产业链科技骨干100-150名,与农户达成长效稳定、合作共赢的农业开发模式,有计划地发展高产蓖麻。开发蓖麻油料深加工产品、养生酒系列产品、天蚕丝系列产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四大主打产品,实现农户亩产值达到4000-6000元,新增就业岗位250个。
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 肖傲 余雪彬 文
责编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