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在滇川要道上,过去是马帮的必经之路,就有了马店,也有了马店文化。马店为马帮提供食宿,喂养马匹,管护财物。马帮多在挨村着店的马店落脚,赶马之人虽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可是,马店里却没有赶马肉。有那么一群马帮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驻足,或许是因为路途差异,不在主道没有马店可住;或许是行走在只有马帮行走的道路……
那个年代,外出之人肉食多食用风干的腊肉。赶马之人,做饭只为充饥,也创造了方便快速的烹制方法。将带皮腊肉切成细小的块状,然后整齐的放在锅里,皮子朝下,用小火将肉里的油炼出,将皮子煎黄,看着皮子冒起微小的气泡,再将摆列整齐的肉片推倒在锅里,烹制皮子以外的部分,这样烹制出的赶马肉皮子可谓香脆可口,肉片香而不腻。
记忆中,第一次吃赶马肉是在朋友家,相隔二十年,还记得那诱人的香味。如今,朋友已在他乡逝去。当年朋友的身影和赶马肉的味道,却刻在脑海。那一次,我们游玩回家已近黄昏,在家里已是吃饭时刻。朋友拿来一块腊肉,带皮切成细片。我心里想,这个时候还做带皮猪肉,何时才能吃饭?但是朋友将肉整齐排列在锅里时,让人兴奋不已。其实,整道美食从开始切肉到出锅,总需时间不到半小时。那时,认为朋友是一个聪明且精通美食的人,却不知这是楚雄传统的烹饪方式。
或许其间还吃过很多次赶马肉,但都没有记忆。
那是在驻村期间,天寒地冻,刚从豌豆地里回村。路上碰到村里好友,让我们到他家吃饭。其实,朋友和家人都已经吃过饭,但为了不让我们尴尬,很高兴的为我们准备了晚餐。这顿饭,我又吃到了赶马肉,也知道赶马肉其实是个美丽的名字。饭中,我看到楚雄人的好客和善良,也看到了他们的辛酸和勤劳。
盛宏志 文
责编 刘赛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