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 | 探访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博物馆 探索生命的密码

你还记得那条让澄江古生物火热出圈的标语吗?“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这话可不假,5·18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探索生命的奥秘。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位于玉溪市澄江市右所镇环湖北路寒武纪大道14号,正对澄江化石群发掘地。进入博物馆大厅,一面来自化石遗址的化石墙伫立在大厅正中央,仔细看,其中还藏着一些化石。化石墙前是博物馆的前言部分和导览图,博物馆分了生命大爆发、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样性三个部分展示内容,展出了6万余件澄江以及全国、全世界的藏品。了解过博物馆的概况,下面开始一场古生物的探索之旅吧。

生命大爆发展厅就在一楼,在这部分首先看到的是澄江化石群的发现过程。1984年7月1日下午3时,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学者侯先光在帽山西坡发现了纳罗虫、鳃虾虫和林乔利虫化石,掀开了澄江生物群研究的崭新一页。展厅用蜡像再现了科学家在澄江考察发现化石的过程,还有当时的科学家考察笔记、相关的文献与报刊杂志,以及地质工作者的装备,让人身临其境。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一个沙盘,展示了澄江化石群的地理位置和样貌。继续往前是澄江化石库,圆环形的展厅整整齐齐码着一列列澄江化石。展厅中央的大圆桌上方有一块大大的屏幕,圆桌旁放置了澄江生物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的化石模型,将手放在圆桌上的白色圆盘里,屏幕上就会出现化石的相关信息和视频介绍,游客可以直观地了解相关化石的故事。

从化石库展厅出来,可以看到舒德干院士诠释的关于澄江化石的核心价值。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专门用一章讲了“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当时他因无法解释5.4亿年前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感到很困惑,而澄江化石群的发现,恰好补充了这部分的化石证据,也为脊椎动物和人类的进化提供了关键的证据,这部分内容在生物大爆发2号展厅有着详细的介绍。

进入2号展厅,通过寒武纪海洋“隧道”,奇虾、水母、昆明鱼等200多个寒武纪海洋物种缓缓在身旁和头顶游过。这条“隧道”由90块OLED柔性有机屏构成,是世界首个用高清数码技术复原寒武纪生态系统的装置。走在“隧道”里,宛如置身寒武纪海底世界。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图)

2号展厅展出了澄江化石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凤娇昆明鱼”,昆明鱼是地球上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被誉为“天下第一鱼”,分为海口鱼、昆明鱼和钟健鱼三个属,海口鱼的名称来自于发现地昆明海口地区,钟健鱼的名称则是为了纪念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院士。


昆明鱼外形像现生的盲鳗,只是个头“迷你”了很多,它们的身体包含头、躯干、肛口尾三个部分。它们是动物演化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头部,还出现了脊椎和心脏系统,标志着脊椎动物首次完成了基础器官的构建。此后,脊椎动物不断演化,从海中着陆上岸,最终演化出人类。

再往后走,可以看到鱼类和海生爬行类的化石,这部分科普了鱼类和爬行动物的演化。2号展厅按照演化顺展示了与实物等大的霸王龙模型,还有一些恐龙的骨骼标本,随后是鸟类、哺乳动物、现生生物,游客可以通过电子屏,看到不同古生物的复原图和介绍。


一楼的两个展厅展示了生命的大爆发,二楼的3号、4号、5号展厅则顺序展示了生命的演化,用可爱的模型与化石结合,展示了早期海洋里的海绵动物、刺胞动物等。在旁边还用海缸饲养了活体的海绵、海葵、珊瑚、水母等现生的海洋动物作为对比。除此之外还有现生海洋生物的标本,以及电子屏动画补充科普知识和信息。展厅还展示了曳鳃动物、毛颚动物、腕足动物、叶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形态各异的动物化石。

值得一提的是长尾周小姐虫,它的名字来自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高级实验师周桂琴,她的工作是修化石,这是一项非常细致和繁复的工作。周桂琴在17年间修了澄江生物群的10万余块化石,使得亿万年的遗迹得以完美呈现。为了肯定她的成就,在云南澄江发现的第一块长尾纳罗虫用了她的姓氏命名,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尾周小姐虫。周小姐虫旁边是美丽灰姑娘虫,它的头甲呈“W”形,让人惊叹的是,小小的灰姑娘虫,它的复眼竟由2000多个小眼构成,视力范围达到270°。

在这部分还展示了一些现生的节肢动物,有一整面墙的蝴蝶标本,还有一整面墙的蟹类标本。

早在亿万年前,这片土地就已经孕育出了多样的古生物,正是由于古生物的多样性,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今日世界的生物多样性。在生命大爆发的展厅里,游客可以看到从亿万年前到现在的生命兴衰。这里大量的动物标本在告诉人们,它们经历了怎样的繁荣和消亡。

展厅里还有一只可以体感互动的镰刀龙模型,可以模仿人的动作互动,到了这里,不妨试试,模拟和恐龙的互动。博物馆还展示了一些现生濒危动物的标本,提醒人们不忘生态保护。

博物馆的三楼展示了不同地带生长的生物群体,游客可以在这里认识更多的生物。

走进澄江化石地自然遗产博物馆,解读一个个生命的故事。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