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十六,到双柏县大麦地镇河口村过“象山节”,唱歌跳脚打陀螺

每年农历三月十六,双柏县大麦地镇的河口村委会石宝村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象山节”。节日那天,天刚拂晓,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们就起床精心打扮,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到石宝村举行原生态的祭祀、祈福活动。

据了解,举行“象山节”的大麦地镇石宝村,因村落所在的山形从高处往下看酷似大象鼻子,故名象鼻山。“象山节”最初的目的是祭祀彝族英雄阿宝,相传阿宝是河口石宝村人,为了河谷两岸乡亲不被洪水淹没而屋毁人亡,阿宝与“土地魔王”斗智斗勇,最终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土地魔王”,让乡亲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阿宝,在阿宝斗败“土地魔王”的象鼻山建了一座阿宝庙,每到农历三月十六就杀鸡宰羊祭拜他。多年后,这个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祈福消灾、民间文艺汇演、陀螺竞技等民俗活动而被传承下来,成为了大麦地镇石宝村的传统民族文化节日。

节日当天,象鼻山附近的彝家人会自发地相聚在象鼻山,像过节一样,人人穿上崭新的衣装,尽情狂欢,从早到晚吃住在山上,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出入平安。

祭祀活动是“象山节”最重要的内容,在阵阵礼炮声中,鼓乐齐鸣,法师和群众们相继到祠堂里进行献酒献供品、诵读祭文、鞠躬跪拜、上烛进香等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结束后,村民会向远方的客人献上本地土特产木瓜、甘蔗、花生、西瓜和甘蔗烤的小灶酒、甘蔗熬制的红糖,分享丰收的喜悦。

对歌打跳也是彝家人节庆期间必不可少的活动,爱唱爱跳的彝家姑娘小伙聚集在象鼻山阿宝庙前对唱山歌、跳花鼓舞、四弦弹唱、跳芦笙舞等,人员最多时可达近四五千人,跳歌场上有羊汤锅等彝家美食,跳累了可以坐下来吃一碗,再精神抖擞地上场继续跳。

值得一提的是,打陀螺才是“象山节”的重头戏,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陀螺竞赛每年都会在“象山节”期间举行。节日当天,来自大麦地周边的哈尼族、彝族等各族陀螺代表队,相聚在石宝村陀螺场,展开陀螺竞技,男女均可参赛,有个人赛和团体赛,比赛时现场欢呼声阵阵,热闹非凡。

夜晚,人们燃起篝火,三五百人围成一个大圈、五六十人围成一个小圈,弹起四弦、唱起彝家小调,以歌会友、以笙传情,歌声、笑声通宵达旦,直到第二天人们依依惜别,节日才算结束。

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 李银娟 文

责编 刘赛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