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风花雪月地·幸福新大理——走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媒体行记者团走进大理州宾川县,共同见证花果之乡的魅力。
大营华侨社区:回归的华侨,都在这里幸福生活
大营华侨社区位于宾川县大营镇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与归侨侨眷聚居的社区。作为一个侨乡社区,民族团结工作可以说是 “建设在国内,影响在国外”。
走进社区的民族文化展厅,一件件精美民族服饰让大家惊叹。“除了民族服饰,这里还有一些华侨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展柜里还有详细的文字资料记录。”
社区副主任黄庭海是越南归侨,他说:“回到祖国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到这里后一切从头开始。现在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和环境。村里有很多像我这样的老华侨,都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让我们在这里安了新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回到祖国,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温暖。”
黄庭海说,在这个村里,不管哪个民族都是一家人。侨眷们闲暇时都会聚在广场,一起跳舞、聊天,分享一下生活中的趣事。我们在越南的亲戚非常羡慕我们现在的生活。
瑶家人刘水娇的民族情怀
大营华侨社区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社区,大部分人员都是越南归侨。村中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
瑶族人刘水娇就是其中一位。刘水娇作为村中公认的“先进人物”,2016年当选了宾川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17年9月,又被州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为大理州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刘水娇家中有4口人,12岁的孩子正在读小学,家境并不富裕。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离异后的刘水娇勇敢地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种了10多亩葡萄,养活一家人的同时,还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村里到处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一次,邻居做阑尾炎手术,她多次到医院看望,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其小孩生活起居的任务。有人说她傻,她却笑着说:“谁家不会遇上点事,相互帮衬一下,挺挺就过去了呗。”
宝丰寺村:傈僳族小山寨有大变化
媒体行的宾川之旅第二站来到宾川县大营镇萂村村委会宝丰寺。宝丰寺村是一个典型的傈僳族 “直过民族”聚居村寨,全村59户230人均为傈僳族。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宝丰寺村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有力促进全村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宾川成功创建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树立了样榜。
走进宝丰寺村,一栋栋独具特色的傈僳族民居、显眼的农家乐、整齐干净的民族特色广场,还有家家户户干净整洁的厕所。一路走来,昔日的泥土路己全部铺上了青石板。
宾川民族宗教管理局局长董讯说:“曾经贫穷的傈僳族小山寨已经发生了大变化,村民生活迎来了新的春天。”此外,村里充分开发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村庄知名度。村里的傈僳族阔时节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很多傈僳族、苗族、白族来此进行交流活动。今后,还要继续举办阔时节,不断丰富节日内容,吸引更多游客。
据宾川县傈僳族学会会长谷国锋介绍,“未来,我们要打造大理州傈僳族第一村。预计总投资100万,用于民居修缮,农贸市场建设等项目。全面提升村容村貌,进一步完善村庄配套设施,我们坚信,宝丰寺村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记者 字丹瑶 文 图
责编 刘赛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