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昭通市永善县永兴街道明子村,站在观景台上,远眺华灯璀璨的永善县城,俯瞰金沙江峡谷云雾缭绕的美景;放眼望去,金沙江上的国家“西电东送”工程——溪洛渡水电站大坝尽收眼底,蔚为壮观……
近年来,明子村依托溪洛渡水电站区位优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打造了“文旅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带动了传统种植业,促进了餐饮、民宿业发展,让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贫困村”的涅槃
明子村位于永善县东部,距县城25公里,东临金沙江,面积14.237平方公里,人口1181户3759人。曾经的明子村崖高坡陡,道路难走,产业单一,群众收入微薄,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
如何让村子产业兴旺发达,一直是村“两委”苦苦思索的难题。2016年,明子村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明子山作为集登山观景、户外运动、田园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五大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打造,投入4000余万元对核心区住房进行提质改造,硬化公路、户间道10余公里,建设观光廊道、旅游观光栈道4公里,建活动广场、停车场、观景平台4000平方米,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
基础设施改善了,如何增加当地群众收入?明子村“两委”结合自身特点和地理环境优势,将目光投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为此,该村围绕“做特十万亩优质特色水果示范带”的产业布局,坚持“基地+景点+产业”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致力打造集鲜果采摘和农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总投资1200余万元,已规划种植葡萄、青脆李、脆红李、枇杷、乌桃、草莓、玛瑙樱桃、车厘子、梨等300余亩,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可采摘,每年支付土地租金和务工费逾100万元。同时,生产的水果全部注册明子山的商标,通过品牌化、品质化、科学化管理种植,去年精品枇杷达到每市斤29.8元,玛瑙樱桃每市斤58元,远远高于其他非科学种植的同类产品,2021年水果收入达300余万元,今年预计达400余万元。
如今初夏时节的明子山,成熟的枇杷挂满枝头,花椒树吐露芳香,独特的景色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光休闲旅游、品尝美食水果,驻足拍视频,尽情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2021年明子山入选第九届云南省文明村镇。在县城工作的张大姐高兴地说:“明子山风景和空气好,离县城比较近,开车来回也很方便。正好利用双休日,约上亲朋好友,带上老人孩子,一起来采摘水果、拍照留念,品尝地道的乡村美食,感到特别的开心和惬意!”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老板,我们订个餐,还有包房没,我们人多。”
“有,你说一下用餐时间,好提前准备。”
肖奇贵是明子山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总经理,2020年,他参加了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乡村文化旅游能人培训,进一步拓宽拓展了创业思路。肖奇贵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初中毕业后,先后在县城打工和经商,当过搬运工、泥水匠、包工头,开过理发店、餐馆,做过木材生意和建材交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商经验的他,看着明子村发展乡村旅游业,游客日渐增多,于是选择种植枇杷、脆红李、黄金梨、翠冠梨等生态水果产业,做农家乐生意,比在外打工强,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明子村,像肖奇贵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靠着勤劳的双手,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
随着明子村乡村旅游产业的稳步发展,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日益凸显,不仅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还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如今,伴随着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东风,明子村坚持把传统村落打造成村民生活的美好家园、心灵回归的生态乐土,让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蜕变,人居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幸福感与日俱增。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通讯员 王艳 杨洋 文
通讯员 王艳 杨洋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