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云南 | 穿越百年的戏曲活化石 演绎壮乡传奇故事

“壮乡山水入画来,歌海无处不飞花。”文山壮乡孕育了闻名遐迩的云南壮剧艺术,唱念做打之间,展示着其独特的演出习俗、古朴的表演风格和历史悠久的民俗。

(《憨憨戏主》剧照 文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都说人生如戏,一出出好戏,也可呈现百态人生。在百年历史的沉淀下,云南壮剧如今别有一番风味。

(《憨憨戏主》剧照 文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云南壮剧在融汇壮族山歌、舞蹈、音乐、说唱、民间故事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戏剧的长处,世代传承,逐代发展,成为成熟的地方戏曲剧种。

(《摸秋》剧照 文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在壮族最为隆重的“陇端节”上,壮剧是必演节目,有“陇端必有戏,无戏不陇端”的说法。云南壮剧体现了云南壮族人民的精神追求、理想信仰和价值取向,其剧目涉及当地壮族群众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的方方面面,如同云南壮族历史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可谓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摸秋》剧照 文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多声腔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壮剧表演方式独具地方特色。在拉弦乐器马骨胡,以及百楔牛皮鼓、三脚牛皮鼓、高边锣、土钹等打击乐的伴奏下,一曲颇具壮家色彩的戏腔娓娓道来,无处不彰显文山壮族戏曲生动的表现力和自身的艺术美。

(《壮绣缘》剧照 文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一样的生旦净丑,不一样的云南壮剧。闲时煮一杯茶,静听戏中人生,在乐戏调声中叙述梨园春秋。

小贴士:

云南壮剧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山壮剧有富宁土戏、广南沙戏和文山乐西土戏三个分支,各分支起源不尽相同。其中,富宁土戏形成最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云南壮剧最早的唱腔形式即源自富宁土戏;广南沙戏和文山乐西土戏均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其中乐西土戏被誉为“中国戏曲后花园中的活化石”。经典壮剧《螺蛳姑娘》《和睦归朝》《三七姑娘》等剧目的展演,让壮剧发展达到巅峰期。

《早安云南》清晨的第一声问候,是专属你的“云南美”

指导: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协办:各州市宣传部 各州市文旅局

承办:云南网

监制:刘晓桐 杨洪文

策划:锁华媛 刘晓颖

统筹:杨之辉 林云冬 罗蓉婵 何沐 曹璐 唐丽娜 张碧玉 郭凯

图片编辑:杨吉娟

本期文案:朱欢乐

海报制作:吕明华

视频制作:谭馨语

图片:文山州委宣传部

视频素材:文山州委宣传部

来源 云南网
责编 童文文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