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迪庆非遗文化盛宴与世界共享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斌嫔 文)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今年迪庆州三县市将举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与广大市民游客共享非遗文化盛宴。

本次活动,迪庆州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策划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非遗宣传展示体验活动,深入挖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典型实践,展现非遗在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乡村振兴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截至2022年4月,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州、县四级保护名录项目有:国家级保护名录项目8项、省级保护名录项目29项、州级保护名录项目148项、县级保护名录项目68项。在2022年迪庆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共29项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将与市民游客见面,包括藏族黑陶烧制、纳西族手工造纸、皮革制作、唐卡、藏香制作、木碗制作、弦子制作等。

尼西黑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旅游商品。近年来,随着尼西黑陶知名度的提高,传统制陶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使藏族黑陶传统制作工艺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随着尼西黑陶畅销国内外,村民的口袋也鼓了起来,真正走出了一条“非遗+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

木碗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碗在藏族人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分量,藏族先民们大多过着游牧生活,随着季节更替需带着帐篷赶着牛羊迁徙,金属碗一般价格昂贵,又十分沉重,携带不方便,后来人们发现木头做的碗不仅物美价廉,还十分轻巧实用,于是使用木碗的习俗就这样沿袭下来。

在迪庆,当地人有一种说法:“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弦子舞蹈将迪庆藏族群众能歌善舞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弦子舞蹈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传统舞蹈类。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达摩鲁卓老师,一直在从事弦子舞蹈这项非遗的保护工作,在他的眼里,弦子舞蹈潇洒自如,用歌、舞、乐的高度融合表达对自然的崇敬,对生活的热爱,是最美的艺术。

图片由迪庆非遗中心提供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