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云南省第五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申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云文旅发〔2021〕71号)精神,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评审工作。按照评审规则,组织专家对全省16个州、市申报的十个类别323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评审,并由评审委员会领导小组进行了复审,提出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204项,其中,新入选项目143项,扩展项目61项。
现将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20日,从2022年6月16日至2022年7月6日结束。公示期间,对公示对象有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均可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向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反映(信函以发送日期邮戳为准,传真、电子邮件以发送日期为准)。反映问题须实事求是,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以便于核实了解有关情况。
联系单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联系电话:0871-64608317
传 真:0871-64608372
电子邮箱:ynwhtfyc@126.com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678号
邮政编码:650200
特此公告。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6月16日
弥勒市刺绣(彝族刺绣)、红糖制作技艺(弥勒竹园红糖制作技艺)拟入选!
弥勒彝族(阿哲)刺绣
弥勒彝族(阿哲)刺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针法很多,有挑绣、顺针平绣、立体绣、马尾裹绣、乱针绣、贴布绣、编线绣、打籽绣、十字绣等10余种,刺绣图案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草虫鱼(莲花、桃花、南瓜花、南瓜藤、牡丹、梨花、蕨菜、树叶、蝴蝶、蜜蜂、游鱼等)、飞禽走兽(老虎、大象、蝙蝠、兔子)、山川河流等。这些充满灵性的自然生物,剪成纸样粘贴在黑、蓝、白、黄等各色绣布上,用红、绿、黄、紫、黑、蓝等各色丝线,按照纸样或者布料的经纬密度绣出图案,清秀精致、色彩绚丽,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规整、对称的特点。多用于妇女的头饰、衣襟、衣袖、围腰、围腰带、挎包、鞋面及男人的月琴挂带、背篓带等装饰,增强视觉效果,给人以立体、华美、锦上添花之感。
弥勒彝族(阿哲)刺绣,是彝族阿哲优秀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人与自然相依相融的生存理念渗透于整套服饰,折射出彝族阿哲人对祖先、对自然的崇拜。
弥勒竹园红糖制作技艺
弥勒市制糖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竹园已有甘蔗栽培,并能熬制赤砂糖,促进了制糖业的发展。
竹园红糖制作技艺需要六个环节,即榨汁、除沫、熬制、起锅、打砂、成型。形体小巧,色红黄,口味纯正,香甜而不燥,可润心肺、和中助脾、缓肝气、补血、破淤,是传统的滋补保健品,与不同中草药配制还可治感冒、痛经、失眠、中风等症,同时,也是绝佳的调味品。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沈梦玲 整理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陈保舜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马永虎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