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大理州云龙县认真贯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工作方针,努力把非遗工作推上新的台阶。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代表性项目5项、州级代表性项目19项、县级代表性项目38项。
其中,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白族吹吹腔由来已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2006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云龙县“白族吹吹腔之乡”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2021年,白族传统戏剧“白族吹吹腔”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云龙县有白族吹吹腔传承人144人,省级4人,州级2人,县级138人。
近年来,白族吹吹腔的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2021年开始,传承人们传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但由于多种原因,白族吹吹腔的传承发展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象,为此,云龙县在省、州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白族吹吹腔保护传承工作,培养后继人才。
近日,云龙县再次开展为期12天的培训。通过培训,广大非遗传承人和业余爱好者对白族吹吹腔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大家表示,将始终把保护传承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担在肩上,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者、坚定传播者和带头实践者。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金敏 通讯员 赵亮 文/图
来源 云龙县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