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屏边“苗族刺绣”拟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统美术项目名录。
素有“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美誉的苗族刺绣手工技艺,自古苗族迁徙入屏边后,这一手工技艺就延续至今。由于以前苗族没有文字,历史悠久的屏边苗族刺绣成为了记录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独特的刺绣也成为民族标识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2005年5月,屏边“苗族刺绣”被列为屏边县第一批非遗代表性传统工艺项目名录;2021年6月,被列为红河州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统技艺项目名录。
据了解,屏边“苗族刺绣”由于支系服饰的不同和绣制方法的差异,刺绣形成了五种不同的手法,分别是梳子绣、数纱绣、汉绣、剪布绣、缠绕绣。苗族刺绣的花纹主要来源于自然生活,聪慧爱美的苗族人民大胆而带有幻想色彩地将身边景色、建筑、虫鸟、植物以及各种各样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描绘到服饰中。配色上,苗族人民源取大自然中无公害色素植物的根、茎、叶、皮、种子作为染料,形成用色大胆、绚丽多彩的配色风格。
近年来,屏边县积极探索苗族文化传承、发展之路,多方争取支持,将苗族刺绣的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苗绣产业,通过“企业+协会+订单+绣娘”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了屏边“苗族刺绣”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
据了解,屏边县现有苗族刺绣展览馆1个。以苗族村落为载体,建成家庭绣梦工坊20座、苗绣扶贫车间4个、绣娘工作站8个。通过政府扶持,全县发展苗族服饰店48家、苗绣龙头企业5家。依托屏边绣莉丰乡民族工艺品厂建成屏边巾帼示范基地1个。2016年,屏边县成立多彩蒙苗族刺绣协会,吸纳会员80余人,先后在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提名奖和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荣誉称号;在首届红河旅游商品“三赛一会”上荣获“红河名匠”荣誉称号。会员陶琼莉曾获云南省“第一届云岭技能大师”“第七届百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荣誉称号;会员王秀珍曾获“云南民间刺绣高手”大赛优秀奖。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通讯员 孙娟 文
中共屏边县委宣传部 图
编辑 李亚 刘榕杉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