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红色旅游“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专家如是说

近年来

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

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

“七一”将至

让我们聚焦红色旅游

一起来看看专家学者有哪些建议↓

构建“顶天立地”格局

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求有效提升红色旅游规范化发展水平。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利好政策陆续发布,红色旅游市场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庆祝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等重大历史节点的带动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呈现大众化、常态化趋势,人民群众参与红色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热情不断提升。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各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旅游目的地搜索量,门票、酒店和机票航段预订量等数据以及出行、出游大数据报告均显示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助推行业复苏、带动旅游消费的重要载体。在当前旅游经济呈现阶梯形复苏、波动式回暖态势下,深入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北大红楼)

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主题辨识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红色革命纪念馆参观考察,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风正好扬帆,色纯好作画。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底色,也是最鲜明的特色。红色旅游发展要切实肩负起展示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和使命,在寓教于游之中,见人、见物、见精神,不断提高红色主题的辨识度。

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市场敏锐度。当前,红色旅游的游客需求和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游客对红色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主题内容、消费场景、体验预期等有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红色旅游游客结构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青年化”。有关研究显示,2020年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中,25岁及以下的中青年约占50%。

游客需求和结构的变化必然对红色旅游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全行业需要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些新变化,及时在产品形态、组织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积极响应和调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红色旅游产品的需求。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于阗 摄)

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丰度和亮度。随着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三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各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为支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依托的红色旅游产品谱系,红色旅游产品的数量、类型日益丰富。特别是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将全国主要红色旅游景区连点成线,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了红色旅游产品丰度。

丰度本质上是解决“量”的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还是要在“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产品亮度。这就要求从应用创新理念、信息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细化、美化红色旅游产品内涵和产品形式,如推出一批红色旅游地标、红色文创、红色演艺、红色民宿、红色主题餐饮、红色研学等产品,不断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陕西铜川照金-香山景区)

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功能效度。红色旅游作为国家重大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具有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功能。提升红色教育功能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组织实施的红色旅游“云课堂”、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红色讲解员进校园等活动,得到了大中小学生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其中,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就有全国622所高校的1.5万名师生参赛,充分体现了红色旅游突出的社会教育功能。

同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红色旅游已成为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县域经济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发挥着弘扬红色文化、扮靓乡村环境、带旺乡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等综合功能。

下一步,应加快构建红色旅游“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自觉把红色旅游发展融入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要部署和重点工作之中,立足当地红色资源禀赋,把红色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开发、提升与当地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层治理等有机结合,让红色旅游进一步发挥多重功能,彰显综合效益。(特约评论员 银元)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提升红色旅游教育功能

随着“七一”临近,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青少年日益成为红色旅游市场的主力人群。携程旅行网日前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显示:6月份前往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数量环比增幅超过10%;6月以来通过携程旅行网预订暑期红色旅游景区门票的订单量环比增长超5倍。2022年1月至6月的综合数据显示,88%的游客选择本地+周边的红色旅游景区;从客源市场的结构状况来看,青少年群体正日益成为红色旅游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80后游客群体市场份额占比高达41%,亲子家庭集体出游方式在红色旅游中占比近三成。

(江西赣州瑞金市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红色资源不仅具有一定的观光休闲价值,还具备十分重要的红色教育功能、红色精神代际传承功能。红色资源是我党百年辉煌奋斗历程的现实见证,红色精神不仅是我们战胜千难万险的力量源泉,更是代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新时代的建设者。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如何在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红色旅游深得人心、红色教育深入人心、红色精神刻骨铭心”,更好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更好传承红色精神,值得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产业界以及青少年所在的家庭重视与深思。

从需求侧来看,需要创新红色教育活动的内容设计与展现形式。红色教育要“创新形式,重视实践”,校园里的红色教育需要从注重红色学术理论教育转变为实践教育。让学生把接受的知识、感受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学生学习红色知识、传播红色精神、宣讲红色故事的行为贯穿校园日常生活,使之成为衡量红色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调动内驱力、制造外驱力的“双驱协同”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汲取红色知识。

从供给侧来看,需要盘活更多的智力资源。一要更新教学方式。减少“照本宣科”式讲解课件,增加情景教学模式,使红色教育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红色历史,领悟红色精神。二要切实增进校际交流,增加教师红色教学经验交流、学生知识交流的机会。三要通过推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建设红色旅游教育研究基地,为师生提供红色旅游研究平台、红色体验与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积极性,做大红色旅游市场。通过红色旅游进校园的新形式打破红色教育形式相对单薄的现状,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进而达到“铸魂育人”的红色教育目标。

(福建龙岩古田会议旧址)

从供需结合的双重视角来看,要使青少年成为红色教育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红色教育活动需要千方百计增强沉浸式体验。

一是校方可策划组织学生外出拍摄红色创意影片,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相关比赛,让学生积极发挥创造力,创新表现形式。通过推广视频作品弘扬红色文化,使学生在讲述红色故事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的裂变式传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红色精神传播与弘扬。

二是可策划开展更多诸如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等趣味赛事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讲解红色故事、设计红色产品、组织红色线路、策划红色营销、拍摄红色视频、创作红色漫画等形式,充分领悟红色文化的无穷魅力。通过组织师生开展红色旅游“剧本杀”等受年轻人喜欢的活动,让青少年在角色模拟与推理决策的过程中“急中生智”,感受当年先辈的处境之艰、决策之智,以深刻的沉浸式体验达到强化红色记忆的目的。

从工作机制建构的视角来看,要科学做好需求引导,完善监管与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监督机制,通过科学监督维护红色旅游教育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教育管理部门与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方向,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效避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蚀人心智。要严格把关红色教育资源的利用及其内涵传递,不能让红色旅游教育成为噱头,更不能让红色旅游教育变色走样。

二是完善保障机制,为红色旅游与红色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为青少年红色旅游与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提供专项拨款支持。要加强技术支持,丰富红色教育的组织与开展形式,创造新时代红色旅游产品,用新技术为红色经典赋予新时代的表现形式,让红色故事、红色人物“活”起来,让红色文化“火”起来。

总之,要通过创新活动形式、盘活智力资源、优化工作机制等方式,切实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培养一批又一批的红色事业接班人。以红色旅游发展推动红色教育深入人心、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红色认同、践行铸魂育人,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李创新 苟文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建立保护责任人制度

依法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据报道,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的《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提出,建立红色资源保护责任人制度,规范相关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工作。该规定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

重庆红色资源丰富,但保护利用也存在产权多元、管理不够顺畅、保障力度不够、整合程度相对较低等问题。

通过立法完善相关制度,有助于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进行。红色资源保护责任人是指红色资源的所有人或使用人。《规定》明确了红色资源保护责任人的认定、责任与权利,从而倒逼责任人更好地采取措施,使红色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建立红色资源保护责任人制度,让责任人知道应该怎么样保护,一旦没保护好会承担什么后果。例如,针对不可移动红色资源,保护责任人应当制定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落实保护措施,开展日常巡查、保养维护、监测评估和应急演练,发现重大险情或隐患,立即向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抢救保护措施;针对可移动红色资源,保护责任人应当建立鉴定、编目、档案、保养、修复和复制等制度。

首先,应对红色资源进行认定,在资源普查基础上,依法将某项资源认定为红色资源,也就是核定为需要被保护的对象。

其次,通过创设保护名录和保护责任人制度,将红色资源的保护责任落实到特定主体身上。

最后,必须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比如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设立红色资源保护标志、定期排查抢救等。

合理利用是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激活用活红色资源,就必须对红色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红色资源的利用应当与其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相适应,禁止以歪曲、亵渎、丑化、否定等不当方式利用红色资源。要注重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双重保护,各地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统筹协调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有“良法”,更要有“善治”。建立红色资源保护责任人制度,必须对毁坏、污损红色资源等行为作出处罚规定,完善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歪曲、贬损、丑化等方式利用红色资源或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实际工作中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胡建兵)

来源 中国旅游报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