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1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

.

7月1日,由中共澄江市委、澄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承办的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10周年系列活动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举办。

活动现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展演,并邀请申遗亲历者代表讲述申遗故事,还举办了“世界遗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主题论坛。论坛邀请澄江生物群发现者侯先光、云南大学研究员丛培允、玉溪师院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陈爱林作主题报告,哈尼梯田、石林喀斯特、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管理单位作了工作经验交流。

通过举办主题论坛,加强了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交流互鉴,旨在创新探索世界遗产展示的方法和手段,把典型、精华且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中国遗产展示给世界人民,讲好“世界遗产在云南”的故事,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澄江化石地申遗亲历者杨洋说:“30多年前,侯先光教授敲开澄江古生物群这本无字天书的第一页,我们当时的梦想就是要把澄江化石地申请成为世界遗产。10年前,当我们申遗成功的时候,想要把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擦亮,把世界遗产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当时,我们想建一个博物馆,一个好看的博物馆,让大家都愿意来。如今,这个梦想实现了,而且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成为了一个大家喜欢的博物馆,我们相信澄江化石地会越来越好,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这块金字招牌将越擦越亮。”

澄江生物群发现者侯先光教授在论坛上作了《云南大学古生物学科发展历程》的报告,他向观众介绍自己和澄江化石结缘的故事、申遗故事。他说:“今年5月18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了云南大学澄江寒武纪古生物研究工作,高度重视我们澄江化石,我们更应该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这份宝贵的遗产。”

据了解,澄江化石地自2004年开始申报世界自然遗产,2012年7月1日,在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3个世界遗产,也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

未来,玉溪市、澄江市将立足澄江化石地和抚仙湖两大生态资源优势,尊重地球生命休戚与共的规律,继续扛起化石地和抚仙湖保护两大责任,深入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的有效路径,打好澄江化石地和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实现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用足用好化石地文化资源的同时,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整体推进、整体提升的目的,进一步促进生命同源、山水同源,推动化石地和抚仙湖两个世界级“符号”永放光彩。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航 文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李航 图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