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
阳光明媚
正适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
“夏”一站旅行
向着红河出发吧
(游红河正当时 弥勒文旅 供图)
乡愁之旅
伴随着朝阳楼钟声响起
建水迎来新的一天
从大板井到烧豆腐
从朱家花园到汽锅鸡
......
都在诉说着这座千年古城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灵性
(建水古城 江蕊先 拍摄)
建水
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
走进这里
游人可以追寻记忆乡愁
遇见向往生活
(建水一角 江蕊先 拍摄)
坐上米轨火车
便踏上了乡愁之旅
旅途中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一时间
乡愁涌上心头
儿时记忆历历在目
(建水古城小火车 江蕊先 拍摄)
来到建水
还可以走进朱家花园
观赏享有滇南“大观园”美誉的古建筑
朱家花园是一处养心慧人的庭园
园内房舍布局井然有序
院落层出迭进
门中有门,院中有院
(朱家花园 江蕊先 拍摄)
亦或是走进建水文庙、学政考棚
开启研学之旅
在这里游览
有一种穿越之感
仿佛看到古人考试的场景
(文庙 江蕊先 拍摄)
(学政考棚 江蕊先 拍摄)
(学政考棚 江蕊先 拍摄)
建水紫陶
是泥与火“共舞”创作出来的精品
充满了天地自然与工匠之心的灵气
在碗窑村、紫陶街、紫陶里等地
都可以看到建水紫陶制作技艺
以“陶”之名
与你在时光深处相遇
(建水紫陶 江蕊先 拍摄)
炎热七月
人们还可以乘上
石屏“状元号”米轨小火车
来一场与美景美食
传统文化和古村落相逢
惬意而悠闲的旅行
(石屏小火车 娄建伟 拍摄)
石屏古城素有
“滇南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美誉
这里保留了较为完善的古建筑
全国唯一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先生
的故居就在这里
(石屏古城 江蕊先 拍摄)
高原明珠异龙湖世代哺育着石屏儿女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
在县城北面
一条长长的铁轨连通了石屏建水
最美乡愁之旅在此开启
(异龙湖 江蕊先 拍摄)
梯田之旅
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
分布在哀牢山南部的
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
初垦于隋唐
(红河撒玛坝万亩梯田 江蕊先 拍摄)
1300多年前
哈尼族祖先细心保护着茂密的森林
围绕森林涵养出的丰富水源
在森林之下搭屋建寨
又在村寨周边依山挖田引水
开垦出宛如天梯的哈尼梯田
“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
循环往复 生生不息
构成红河哈尼梯田的生态奇观
(元阳哈尼梯田 江蕊先 拍摄)
炎炎夏日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处避暑胜地
不妨把打卡红河哈尼梯田
畅游绿野仙境提上日程
红河哈尼梯田藏在山间
美成了一幅画
梯田边,蝉鸣、微风、溪水相伴
夏天的气息更加浓郁
(红河哈尼梯田)
文艺之旅
如果你是资深网友
那一定刷到过“弥勒东风韵”这个地方
一个用红砖堆砌的网红小镇
(东风韵小镇 弥勒文旅 供图)
正所谓
“彩云之上有未来,人生难得东风韵”
“东风韵”之韵味
在于这独特的建筑群
和异域风情的特色小镇
这里随手一拍都是时尚大片
一定助你刷爆朋友圈
(东风韵小镇 弥勒文旅 供图)
说起文艺之旅
开远南正街也是打卡好去处
走进街区
一栋栋怀旧建筑矗立在眼前
与蜿蜒幽深的风貌巷道
共同串联起承袭着开远的老街记忆
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体验
悠哉游哉的艺术生活方式
给了这条街一个向美好发声的定义
也是它
区别于普通街区的文化创意
(开远南正街 田维星 拍摄)
夜幕落下,华灯初上
当你和三两好友
穿梭于街区人群之间
本身就是一种文艺
(开远南正街 田维星 拍摄)
走进蒙自碧色寨
人们可以手握剧本
自由扮演任意喜欢的角色
演绎一部专属电影
这是碧色寨给人们的浪漫
(蒙自碧色寨 江蕊先 拍摄)
户外之旅
登上个旧老阴山
风景美不胜收
满目的青山翠竹
无遮无拦的阳光
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老阴山 个旧文旅 供图)
这里的玻璃栈道
更是为老阴山增添了许多乐趣
站在玻璃栈道上
个旧尽收眼底
(老阴山 个旧文旅 供图)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大围山是大自然的鸿篇巨制
七月
不妨放下繁忙的脚步
来大围山感受夏日的清凉
林中绿意盎然
微风夹着花朵的清芬
轻轻地吹拂着面颊与发鬓
(大围山 屏边文旅 供图)
这里有温暖的阳光
清澈的河流小溪
走在林间小路
为你消解酷暑
洗涤嘈杂的心灵
(大围山 屏边文旅 供图)
夏天之旅
就来红河吧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文
部分图片由红河县文旅局、元阳县文旅局 提供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