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云南 | 宣威火腿:蜚声海外的非遗时光雕琢过的美味

提起“云腿”,首当其冲的便是享誉中外的“宣威火腿”。宣威火腿,因产自宣威县而得名,是中国三大名腿之一。


早在300多年前,宣威火腿就已成名,成为贡品。《宣威县志稿》载:“宣腿著名天下,气候使然。”正是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了宣威火腿无可替代的绝佳风味。

在1915年,它凭借其独特口味和工艺,在国际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了金质奖。20世纪初,宣威火腿更是远销新加坡等东南亚国。2011年,宣威火腿的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除此之外,它还获得国内外百余项奖。


宣威,地处滇东北,有独一无二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高低温、干湿度变化,完美契合火腿制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色泽、口感都是其它地方无可比拟的。难怪有人说:宣威火腿是独特气候和时间共用孕育的产物,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是宣威火腿的特点。宣威人用简单的食盐揉搓火腿,再经过堆码翻压、洗晒整形、上挂风干、发酵……等一系列工序,之后便静静等待,把一切交给时间。

春天,温暖干燥的季风蒸发了火腿中的大量水分,细密的猪肉纤维中,酵母菌生根发芽;时至端午,蛋白质和脂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开始产生变化;中秋时节,季风湿润,火腿开始“身着绿袍”,腿肉变成玫瑰色。数月乃至数年后,微生物突破厚厚的猪皮,让盐分缓慢地渗入腿肉内部,经过时间的洗礼,一件舌尖上的精美“艺术品”诞生了。

切开后的火腿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白玉般透亮的脂肪穿梭在鲜红与玫红的瘦肉。2年的火腿闻起来清香扑鼻,3年以上的则浓郁撩人。宣威火腿吃法多样,可炒、蒸、煮而食,也可切块烧烤至焦黄,再洗净煮熟切片食用,色香味具佳。

就连孙中山先生也称赞它美味,一尝之后,亲笔题词“饮和食德”,也寄寓着宣威人对德行的坚守。在昆明住了七年的汪曾祺写道,“云南宣威火腿与浙江金华火腿齐名,难分高下……”

如今,每一位宣威火腿的制造者,都秉承着一颗缔造“云上的味道”的匠人之心,为每一位食客打造匠心之作。

小贴士:

火腿制作技艺(宣威火腿制作技艺)是云南省宣威县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宣威火腿,因产于宣威县而得名,素以风味独特而与浙江金华火腿齐名。2011年,火腿制作技艺(宣威火腿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安云南》清晨的第一声问候,是专属你的“云南美”

  指导: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协办:各州市宣传部 各州市文旅局

  承办:云南网

  监制:刘晓桐 杨洪文

  策划:锁华媛 刘晓颖

  统筹:杨之辉 林云冬 罗蓉婵 何沐 曹璐 唐丽娜 张碧玉 郭凯

  本期文案:徐颜蓉蓉

  海报制作:吕明华

  图片:曲靖市文旅局、宣威市文旅局


来源 云南网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