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充分展现我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突出民族职业教育特色方面的显著成效,文旅头条派出采访组进入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围绕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办学特色、发展成果等重点,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专访,并推出系列报道,旨在充分展现学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发展势头和精神面貌。
近年来,在云南省教育厅、省教育工委等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党建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不忘“为党育人,立德树人,为民族地区培养人”的初心,坚持“遵循职教规律,突出民族特色、坚守文化传承、培养工匠精神”的办学方针,走出了一条党建与办学深度融合,突出党建引领共同发展的民族职业教育新途径。
抓实基层党建 引领教育教学水平飞升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79年,是云南唯一的省属民族类国家级重点中专,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和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在云南民族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学校始终坚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开展工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不断抓牢抓实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党的先进理论学习,践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党建引领和巩固教育教学效能不断提升。
李景云介绍,学校党委按照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要求制定了目标和路线。一是精心组织。通过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政联席会“第一议题”制度、校长办公会、全校教职工政治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组织生活会以及将各部门、各科室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持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主题党日”“万名党员进党校”“云岭先锋”“学习强国”等多平台、多途径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学习。二是细心引导。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融入思政课、语文课等课程中,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师教案中,纳入课堂考核。三是认真开展。通过创新学习模式,党建+团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党建学习活动,“引进来 走出去”学习活动,如“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环创和毕业音乐会等,与昆明冶金专科学校、云南民族大学开展联学联建活动等,不断在行动中加强理论学习的融会贯通。
突出民族特色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和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示范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既要遵循职教规律,又要突出民族特色,充分发挥民族职业教育的独特文化功能,探索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民族文化教育模式,将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对于学校办学特点,李景云如数家珍。
为此,学校党委出台一系列有效举措,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压实责任。学校成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组织部署。二是发挥各民族教师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强教师在民族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培训,让教师作为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的桥梁纽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三是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将民族团结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化,并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四是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民族性,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教育感染学生珍视民族感情,推动民族团结。五是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和外派培训相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民族技艺培训和比拼。
发挥“两个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特色是我们的重要底色,为铸牢全体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党委积极组织部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夯实各级党支部、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李景云告诉记者,这些工作既遵循职教规律,又突出民族特色,进一步凸显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和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示范校的带动辐射作用。
做好思政教育。学校制定了《校领导带头上思政课实施方案》《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平台建设,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活动,互听互评活动,开展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将思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课堂。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完成了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022年文山州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活动申报,开展普通话教学、口语训练,开展书法课,开展民族技艺大赛、民族工匠大赛,进行民族餐饮开发等。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主题党日、团日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树立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各民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此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学校持续发挥着力量。学校扩大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的招生范围,确保贫困户学生“能读书、能成才、能就业”。2022年截至到目前,学校共动员安排33人次前往4个州市12个县99所学校485个班级,面向23500多名学生进行宣传工作,超额完成了年初的中专学生、综合高中、五年制大专学生招生计划。同时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新模式,长期在怒江州福贡、昭通镇雄、彝良等县开展“教育脱贫 职教扶智”工作,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作为学校技能培养目标,为逐步实现93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直过民族聚居县职业教育全覆盖做出贡献。
推进“两个革命” 打出作风与效能建设“组合拳”
自“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开展以来,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党委积极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要求,立足实际,采取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措施,打出打好作风建设效能建设“组合拳”,驰而不息狠抓作风建设效能建设,有力促进新风正气形成、服务效能提升。
精心部署安排,学校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列为全年工作重点之一,制定《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方案》,从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全面推行科学高效工作方法、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加强保障监督五个方面17条措施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规矩意识。
密切联系师生,全体校领导深入各自分管部门和师生之间,抓业务,找问题,听取意见建议,研究解决方案,梳理服务清单,坚持党委书记率先垂范,层层推进抓落实,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学校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将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能。
严肃监督执纪,学校党委、纪委对推进情况开展日常监督,纳入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年度考核,纳入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党员内容,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职务职级调整、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此外,学校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职工,坚决果断调整处理并追责问责,让“问责追责”成为“快马鞭”“警醒锤”,督促干部职工增强工作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克服纪律松驰及“懒、散、拖”现象。
坚持党建引领 再创民族职业教育新成绩
下一步,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将继续坚持加强党建引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党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省教育厅、省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准云南发展的“三大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建设中高一体、普职融合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结合民族学校办学优势,矢志不移地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再创民族职业教育新亮点新成绩,确保学校在“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马永虎 文
江蕊先 田维星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图
江蕊先 视频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