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

7月14日,第四届中国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举办。此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主办,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承办,会议以“公共传播:全球愿景与共识再造”为主题,共设置一个主旨发言、五个分论坛及三个研究生论坛。

(活动现场)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宏,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魏红,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杜忠锋,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吕新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浙江大学教授方兴东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活动。此次会议由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院长沈爱国主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汤景泰担任评议员。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宏作发言)

开幕式上,与会人员共同欣赏了云南师范大学宣传片,共同领略云师风光,感悟联大精神。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宏代表全校师生对所有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他在致辞中回顾了前三届中国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并表示学校自承办第四届中国公共传播学术论坛以来,一直在积极筹办活动,希望该论坛能够持续吸引中国新闻传播学科优秀的专家学者与会研讨,深化公共传播领域研究,开创学科发展新局面。

(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院长沈爱国主持会议)

在会议主旨演讲环节,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吕新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浙江大学教授方兴东五位特邀嘉宾分别从“传播生态变革公共传播的转型”“试论社会主义发展传播学与公共传播”“消弭的数字鸿沟?中国互联网发展调查”“智能传播与身体问题”“俄乌冲突与全球传播格局之变”五方面出发,为在场的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发言。

(与会嘉宾)

除主旨发言以外,五个分论坛、三个研究生论坛同样备受瞩目。五个分论坛分别以“公共传播与突发事件危机及舆论引导”“公共传播与媒体融合、智媒传播”“公共传播的理论思辨与实践表征”“公共传播的中国叙事与对外话语构建”“公共传播的话语权力与网络治理”为主题作了学术讨论。研究生论坛研讨则内容包含“人工智能”“族群认同”“多模态话语分析”等多个领域。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作演讲)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论坛采取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开展,线下参会150余人,线上参会130余人,吸引了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国防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10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包括特邀嘉宾11人,教授40余人,副教授30余人,讲师30余人,研究生160余人;收取论坛236篇,遴选发言论文131篇。


(分论坛一活动议程表)

据悉,自2018年开始,中国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目前已成为国内公共传播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次论坛中,既有掌声不断也有激烈讨论,既有学术的研讨也有思维的碰撞,学术氛围浓厚,参会师生受益匪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第四届中国公共传播学术论坛为传媒学界和业界搭建了优质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也成为新闻传播学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助推器。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岚兰 文云南师范大学 供图责编 刘榕杉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