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乡村游 | 来西一镇,开启向往的生活!

编者按: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弥勒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良好,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众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西一镇位于弥勒市西部,被誉为“歌舞之乡”和“摔跤之乡”,是闻名中外的民族歌舞“阿细跳月”的故乡、“阿细祭火”的原生地、“阿细先基”的发祥地,居住着彝、汉、苗、傣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99%。独特的四季风光,美好的田园生活,勾勒出游客向往的生活。

农事采摘 “趣”玩三果

七月,正值人参果采摘的季节。走进西一镇三家村人参果种植基地,一排排果树郁郁葱葱,一个个人参果洁白光滑、形态圆润,散发出清新果香,煞是诱人。轻轻咬上一口,唇齿瞬间被汁水包裹,甘甜溢满味蕾,是炎炎夏日生津止渴的“果中极品”。

(石荣松 摄)

(石荣松 摄)

快来拎着果篮,穿梭于果园内,摘下最甜最饱满的果实。

走进西一镇1200亩的“红万蜜、夏牛乔”苹果种植基地,满山的红苹果挂满枝头,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科学的品种把控,培育种植出早熟、中熟、晚熟三个系列的原生态苹果。七月至八月为采摘旺季,快快约上亲朋好友,一起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



待金秋时节到来,位于西一镇大额依村的500余亩百香果种植基地将迎来采摘季。走进果园,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一串串百香果犹如一个个小灯笼悬挂藤蔓。这里培育出的百香果个头大、皮薄、肉饱满、多汁、香甜,掰开不用加糖加蜜,即开即食。


民族文化 韵味十足

西一镇红万村是彝族阿细人聚居的山区村寨,是彝族“阿细祭火”文化的发源地,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1000多年历史的积淀,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万村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保护区,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目前,西一镇有省级各类传承人3人、州级传承人10人、市级传承人47人,共计60人;有民族民间文化传习点4个,即红万传习点、起飞传习点、滥泥箐传习点、三棵树传习点。来到这里,游客可以静下心来体验和参观优秀传统文化,在旅途中,让生活慢下来。

祭火节


阿细跳月


彝族阿细细乐

舞蹈阿细霸王鞭

红色之旅 薪火相传

西一镇境内有朱家璧纪念馆、马鞍山弥勒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和铺16烈士纪念林等红色教育基地,在发扬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红色精神薪火相传,来这里,既可在红色革命教育熏陶间看家乡巨变,又可感悟家国情怀,成为红色文化的受益者与传承者。

朱家璧纪念馆位于西一镇攀枝村委会勒克村,距弥勒城区15公里。这里交通便捷,是彝族阿细人聚居的革命老区,曾为云南解放作出重大贡献的朱家璧司令员就长眠在此。2007年,这里被命名为红河州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20年被命名为红河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被命名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朱家璧纪念馆主要由朱家璧纪念碑、陈列馆、朱家璧纪念雕塑、纪念广场四部分组成。通过讲述朱家璧的感人事迹,昭示参观者铭记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激励人们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


马鞍山弥勒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西一镇攀枝村委会石门坎小组,占地30亩,自然保护总面积86亩。通过讲述弥勒的武装革命斗争,缅怀在弥勒武装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激励人们牢记党的光荣历史,发扬和传承好革命先烈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中和铺16烈士纪念林位于西一镇中和村委会中和铺小组,为纪念中和铺村以卢光宗为代表的16位烈士在游击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而修建,属于红色文化景区。

品尝美味 绽放味蕾

在西一镇红万村,彝族阿细美食——“祭火宴”值得品尝。沾着露珠的新鲜松毛一把把撒在餐桌上,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芭蕉花、棕花、野蒜,巴掌厚的肥肉、颇具风味的骨头参等美味佳肴上桌后,大家围席而坐,举杯高唱祝酒歌,尽情享受彝族人民千年传承的绿色大餐。

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魔芋米线是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其由水、大米、魔芋精粉制作而成,经过烘干成干米线,魔芋米线质地柔韧、口感滑嫩、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老少皆宜。


西一镇森林覆盖率达73%,全镇养殖蜂蜜280户5626箱,每箱蜂蜜年产量3—4公斤。其蜜源位于西一镇小水井村,这里生态环境良好,产出的蜂蜜蜜质清香,呈深琥珀色,口感味道俱佳,喜欢吃蜂蜜的小伙伴不容错过。此外,现在来的话,可品尝味道鲜美的羊肉汤锅,还可购买土鸡蛋




走时别忘了带上几件土特产回去赠送亲朋好友,带着城市喧嚣的烦恼来,带着大自然的舒适归。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沈梦玲 文

西一镇 资料提供

西一镇 弥勒市融媒体中心 图

责编 谢同希 杨奥

审核 李亚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