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云南丨深藏岁月的普洱茶史 妙韵醇香的时光臻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及饮用茶叶的国家,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云南,被学界公认为茶树发源的核心地带。1975年,在宾川县羊树村原始社会遗址中,出土的茶树果实印痕标本证明早在石器时代,云南的先民们已经与茶相遇相识。

中国茶类繁多,只有普洱茶以一隅之地而闻名天下。普洱茶经历千载沉浮,承载着多元的民族文化及浓厚的历史底蕴,留存至今,关于普洱茶的浩瀚史籍都在叙说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普洱茶故事。

关于普洱茶最早可考的文献为威通三年(862)唐吏樊绰所著的《蛮书》其卷七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合烹而饮之”银生是南诏国六节度之一,辖今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据《普洱府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明万历年间,谢肇淛所著《滇略》,第一次提到了“普洱茶”这个名词。据载:“士庶所用 ,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此“普茶”即“普洱茶”。因为当时西双版纳属普洱府管辖普洱,又是当时茶叶的加工和集散地,普洱茶因而得名。

陆羽《茶经》云:“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得好茶不易,其中排名第一难的就是“造”,即制茶。

制茶讲究因茶制宜,看茶做茶,根据茶叶的等级、品种、环境、天气等情况,充分利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来掌控茶叶的变化,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级别、不同存放年限、不同发酵程度的普洱茶原料通过拼与配、重组与融合的方式,制出品质最好的茶品。


普洱茶成品主要分为生茶和熟茶,两者主要是通过加工工艺的不同来区分的。普洱生茶是由云南大叶种精制过的晒青茶经蒸压成型并干燥后制成。普洱熟茶则是在微生物、酶、湿热、氧化等综合特定条件作用下,由晒青茶或生茶发生一系列转化而形成的。在普洱熟茶的制备过程中,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改变决定着熟茶的品质变化。

“一山一味,一地一香”, 这就是研配之美。历经时间和自然的磨练,在“茶马古道”上诞生的陈化发酵产物普洱茶,散发出独特的陈香味。品饮普洱茶,不仅是品饮云南地区的山光水色,更是在品饮云南民族文化的独特风味。


取一片普洱茶,汇山水丹秀聚草木幽香,泡一壶馥郁芳香的清茶,人生起伏于杯中收敛,饮一杯普洱,细细品味、唇齿留香。


小贴士:

始创于1940年的大益,是云南历史最悠久的茶叶生产企业。作为普洱茶人工后发酵技术的最早研发及成功应用者,大益开启了普洱茶“熟茶”先河。“大益茶制作技艺”的关键在于拼配和发酵。拼配是根据各个茶叶品种的特点进行有效、合理的组合,取长补短,以弥补单一品种之不足;发酵是指“人工后发”的特殊技艺。2008年,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大益普洱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颁布实施。

2012年,神舟9号飞船载着3名航天员成功升天,同时搭载了云南的普洱茶籽种,普洱茶种第一次登上太空。

2017年,历史上第一部官方《普洱茶年鉴》正式出版。普洱茶荣获“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冠军。

2018年,普洱茶蝉联“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冠军。

2019年,联合国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早安云南》清晨的第一声问候,是专属你的“云南美”

指导: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协办:各州市宣传部 各州市文旅局

承办:云南网

监制:刘晓桐 杨洪文

策划:锁华媛 刘晓颖

统筹:杨之辉 林云冬 罗蓉婵 何沐 曹璐 唐丽娜 张碧玉 郭凯 李星佺

本期文案:张琦敏 杨之辉

海报制作:蔡陈晨 

图片:西双版纳州文旅局、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 云南网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