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云南省乡村健康旅游目的地示范区(点)评价工作委员会走进昆明市富民县赤鹫镇“半山耕云”景区,对富民乡村宝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云南省乡村健康旅游目的地示范区(点) 评价活动”(以下简称“评价活动”)的实地评定检查。
据悉,评价活动为全面深入探索研究乡村健康旅游示范工作,推动云南省乡村健康旅游产业的科学、规范、有序进行,促动乡村健康旅游产品及服务升级,扩大旅游消费,提高三农经济,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尽快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于2021年12月正式启动。活动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展开,经各单位自愿申报与初审后,接受评价工作委员会专家的评价检查。
评价工作委员会严格按照《乡村健康旅游目的地示范点评定标准》(GB/T 1.1),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与企业员工交流等方式,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乡村健康旅游目的地示范点创建工作情况、园区环境、植被和景观资源、农特产种植及软硬件设施、个性化服务、企业文化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评审。同时,对民宿区、泳游馆、农耕体验区、餐饮、会议、公共区域等进行检查,并提出了专业指导意见。
评审组走进“半山耕云”景区
此次评价活动评审组走进“半山耕云”,听取了景区副总经理任党会对“半山耕云”的介绍,并进行实地检查。
专家实地检查评审,为“半山耕云”发展问诊把脉
(评定检查用餐环境)
(评定检查农耕现场)
评价总结会议,对标现场座谈
总结会上,评价工作委员会组长、云南省乡村旅游协会会长程拥斌充分肯定了“半山耕云”景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以及企业树立的文旅产品优势和市场影响力,认为具备较全面的示范区评价基础条件。同时建议抓住国家、省、市级殊荣颁发的契机,扩大景区宣传的深度与广度,紧扣“吃、住、行、游、娱、购”旅游要素环节,丰富产品系列、提升产品质素,围绕温泉水资源打造典型性的康养产品,坚持走“专、精、深”的产品开发思路。充分运用创评后云南省乡村旅游协会提供的全程陪伴式服务,克服难点、解决痛点,打造一流的乡村旅游健康目的地。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专家委员刘博首先对“半山耕云”的景区总体建设和规划设计予以充分肯定,尤其是特色研学板块。并建议完善施鹫镇到“半山耕云”景区之间的部分交通路况,设计景区环线,适当增加景区内的客房量和停车位,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建设。
云南省林业产业协会会长张军强表示,“半山耕云”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建议景区内要重视一体化康养项目开发和完善,并且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健全景区内的医疗救助服务体系和设备。
云南省林业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凌弄潮建议进一步完善园区内的旅游环线建设,为游客提供准确、方便的旅游指引。同时,丰富景区景观,增强色调搭配和视觉观赏性。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专家委员仇学琴建议,景区发展要注重提升细节品质服务,挖掘和结合本地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计划性增加和开展健康讲座,充实文化旅游内涵。同时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加强与周边村民的合作,发挥企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作用。
中国烹饪大师、中国滇菜饮食文化大师、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中式烹饪高级技师、中式面点高级技师、云南省美食文化大师蒋彪表示景区发展在确保景区内的菜品卫生、健康、营养指数达标的同时,要结合国家部委及省政府出台的“健康中国行计划”、“健康云南行动计划”政策指引,深挖当地特色的菜品,丰富菜式结构,通过系统的营养膳食培训学习,利用当地原生态的高品质食材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供游客美食多样性选择。同时也要加强当地饮食文化特色和风俗的宣传。
“半山耕云”景区董事长赵国相感谢评价工作委员会专家对评价工作的认真检查以及悉心指导,表示下一步景区将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尽快整改和完善,通过三个阶段性的分布实施,重点围绕“食文化”和“夜经济”逐步完成景区从成型到成长到成熟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以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以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云南省乡村旅游健康目的地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链接
“半山耕云”位于国家级生态小镇富民县赤鹫镇,距昆明50km,隶属昆明周边1小时车程范围,总规划占地16700亩,核心区占地1070亩。目前已建成餐厅、民宿、会议中心、乡村动物园、温泉、游泳池、斗牛场、15个农事体验点,50多个农事体验项目,涉及传统种植、养殖,餐饮,观光,民宿,劳动教育实践,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传播等多个版块。通过融入高原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四大文化,已经成为富民境内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名片。未来,“半山耕云”将建成集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创意产业、实践教育、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农旅项目。
文旅头条融媒体实习记者 和世强 文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