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创新驱动云南高质量发展

8月23日上午,“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创新驱动云南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发布会上,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情况和十年成就进行发布。

据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勤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科技人才队伍持续扩大,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对云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的云南贡献。

这十年,夯实创新根基,全省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

云南区域创新能力从2012年的全国第28位提高到2021年的第21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现翻两番,从2012年的68.75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245.99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62%提高到2020年的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012年的0.43%提升到2020年的0.97%。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从2012年的9.81人年,提高到2020年的21.51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的0.89件,提高到2021年的4.02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从2012年的45.7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06.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551户、1804.61亿元、2120.06亿元、1287.1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055户、4236.75亿元、6152.26亿元、4878.15亿元。云南省主持完成了1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6项,综合获奖情况居西部第4位;有12人获何梁何利奖;1610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3.29%提高到2020年的7.34%。

这十年,聚焦重大创新需求,科技支撑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云南省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需求,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累计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10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新产品1000余个。在工业领域,围绕新材料、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现代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全面落实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在农业领域,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领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新阶段,为云南省粮食连续增产、经济作物效益提升、山地牧业进入全国畜牧大省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这十年,抓实源头创新,基础研究成果亮点凸显

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天文学、植物化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等特色优势领域基础研究实力进一步巩固,国际影响不断增强。成功实现月球激光测距。发布全国首个生物物种目录。种质资源库野生植物种子数量突破1万种,居全球第2位。建成国内天然产物大数据中心。首次发现寒武纪节肢动物化石中枢神经系统。成功破解金丝猴适应高海拔环境遗传机制。利用体外培养的树鼩精原干细胞获得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首次系统解析了灵长类动物胚胎着床后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事件。

这十年,聚焦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对经济社会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

云南省启动建设贵金属、特色植物提取等3个云南实验室;建设了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了115个省重点实验室,12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8个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5个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中国科学院天元数学中心、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等一批“国字号”重大科学研究基地/设施落地云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中国—东盟工业级5G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运行。楚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玉溪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评估,通海国家创新型县建设深入推进。

这十年,狠抓创新主体及服务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成效明显

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上缴税费总额、净利润、科技经费投入、拥有有效专利及有效发明专利数,从2012年的98.77亿元、94.53亿元、65.23亿元、4774件、1601件,分别增长到2021年的228.86亿元、369.05亿元、235.73亿元、40029件、6233件,增长幅度分别达131.7%、290.4%、261.4%、738.5%、289.3%。2021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中,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有5户,10亿元—100亿元的有120户,1亿元—10亿元的有362户,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截至2022年7月,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0462户,构建了“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梯队引培体系。推进双创平台建设,现有国家级及省级众创空间156家,实现了对全省16个州(市)的全覆盖;有国家级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

这十年,厚植人才沃土,科技人才培引及创新团队建设成效显现

云南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围绕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相继出台配套政策68个,推进改革举措83项。连续3个增选年份共7名高层次人才成功当选“两院”院士,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滇“两院”院士达13人,居西部省(市、区)第4位。共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8人,培育省级创新团队278个,遴选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343人。季维智院士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朱有勇院士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朱兆云院士团队完成的云南特色彝族药物“痛舒胶囊”,是我国第一个获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民族药。

这十年,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科技入滇成为科技开放创新的靓丽“名片”

2012年以来,云南省成功举办了5届科技入滇对接活动,签约项目3000余项,推动了一大批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人才团队入滇落地。沪滇、京滇、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持续开展,云南省与上海市每两年共同举办一次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通过泛珠区域(9+2)科技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与粤港澳科技合作对接交流平台。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673个。科技入滇已成为国家区域创新合作的成功实践。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建立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国家级国际创新合作平台。2017年,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实施以来,共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2723件。

这十年,聚焦效能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明显

云南省科技管理“线上办、数据跑、一次办”取得重要进展,组织实施“揭榜制”、“军令状制”等科技项目立项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科技经费“包干制”试点,赋予科研机构及人员更大自主权,为真正敢创新、勇突破的创新人才提供更广阔的科技舞台。深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推进风险补偿、创新券应用,“科创贷+风险金池”大幅降低了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云南省技术市场投入运行。建立科技伦理委员会制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围绕“三评”改革、科研管理优化、科研诚信、科技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等,出台系列配套措施。深化厅州(市)会商机制建设。全社会创新创业生态呈现新气象。

王学勤表示,过去10年,云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科技创新的“赶考”路上,云南省在进步,全国各地的兄弟省(市、区)也在进步,云南省创新基础薄弱的现实还没有根本转变!全省科技人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只争朝夕,努力作为,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富民强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旅头条融媒体实习记者 和世强 文

刘桐  图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